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9月14日

拜月 打谷场

◎刘峰

拜月,是故乡旧年的传统习俗。

故乡是水乡。旧年,由于照明条件差,人们夜行、出工多亏了月亮,一轮亮汪汪的月亮,就是天上的灯,乡亲们心中的神。有时,天上一轮月,水中一轮月,人走,月也走,有月亮陪伴,人就不怕寂寞,不会孤单。

所以,每到中秋,故乡总会举行祭月仪式,感恩月神。

中秋这一天,人们早早忙完庄稼活,沐浴更衣,一起汇聚打谷场。林间的归鸟渐渐静了,葫芦架投下水藻般的影子,几只黄鼠狼偷偷站在柴垛上,好奇地朝这边张望。

打谷场中央,摆起了一具枣红色的大香案。香案,面朝月亮升起的湖空,上置盘碟杯箸,盛着月饼、石榴、西瓜。一对大烛台,上插一对大红烛,一旁摆香炉。地上,已铺好了崭新的芦席,宛如一片洁净的云彩。

主祭,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周大爷担任。长者在前,中年居中,少小靠后。大家静默而虔诚,等待月亮从湖中升起。此时,人间安宁,天宇澄清。

正在这时,从水天相接处,露出了一丝晶莹圣洁的弧光,宛如初点燃的古老塔灯,仿佛从黎明醒来的第一缕雪域嫩光,恰似千年宝匣里的青铜古镜清光乍现,沉静,鲜活,温情。

弧光慢慢变大,露出一具发光体浑圆、透明的脊背,让人感觉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水下推动着它,将它顶出水面,湿漉漉地闪着幽光,仿佛远古的海洋发光生物。周围的细浪正温柔地拍打着它、抚摸着它,几条鱼儿兴奋地从它身上跃过——似乎,可以嗅到从它身上弥漫而来的水汽。

半圆、椭圆、圆体。当它脱离水面的一瞬间,一团皎洁无比的光体悬在了湖空,弥散着水银色的光芒,像初出炉的铜轮,如新打磨的璧玉,似刚开采的水晶。

是月亮!如秋风扫过,人群一阵悸动。

“祭月开始——!”主祭周大爷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一旁的赞礼唱道:“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周大爷点燃蜡烛,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番。“三祭酒——!”赞礼又唱。执事斟酒,递给周大爷,周大爷将酒洒地,如此又三番。

接下来,读祝。周大爷手持祝文,抑扬顿挫,朗声而读,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祝曰:长空浩荡,辉光玉蟾。灯火此时,万户既瞻。天下丰谷,四海民安。盛矣彬彬,其彧星汉……”读罢焚之。

拜月开始。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因此拜月大多为女性完成。按照长幼之序,大家依次上前,跪拜,上香,向月神而拜,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健康,幸福吉祥。

月亮,就在眼前,离大家是那么地近。它似乎真的有月宫呀,宫里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一个男人在挥斧斫树,离他不远,有一只毛茸茸的白兔,两只前爪握着一根药槌,正在一上一下捣动着,有模有样,可爱极了,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大家一起分食月饼,吃汤圆,饮美酒,品鲜果。打谷场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杯觥交错,好不热闹。有人醉倒在草堆旁,有人打捞起乡村轶事,有人对月唱起了远逝的歌谣,有人明早又要外出打工。

月亮,默默地俯瞰这一切……

多年以后,我离开了故乡,四处的漂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于渐行渐远渐无声中,故乡发生了沧桑巨变,当年的打谷场已不复存在,留给我的是一抹水墨色的背影。

唯有天上一轮满月,千里共婵娟,仿佛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