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双
9月10日,在白玉县章都乡金龙村鹿缘生态农庄内,金龙村党支部书记普巴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说:“我们农家乐的特色,就是可以看梅花鹿。”
2021年底,章都乡发展以“梅花鹿养殖+特色农家乐”为一体的鹿缘生态农庄产业项目。2022年11月底,鹿缘生态农庄建成。“现在我们有56只梅花鹿。”普巴说。
“破解同质化产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金龙村系藏语音译,意为“欢乐沟”,地处甘白公路旁,平均海拔3700米,全年平均温度12.3℃,降水充足、水质优良、海拔适宜、草场丰富,是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天然“宝地”。虽然资源丰富,但本地产业同质化发展的弊端也渐渐显露,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为打破这一局面,章都乡集合多方力量,结合金龙村的地理优势、群众意愿,开展广泛调研,走访周围县(市)。最终在九龙县岗景养殖专业合作社里,章都乡找到了“新”选择。
“梅花鹿不仅全身都是宝,鹿茸最少一年割一次,有的鹿一年可以割两次,‘短平快’的养殖周期、经济效益吸引到我们。”白玉县章都乡金龙村第一书记长生说,“深入考察后,发现养殖梅花鹿需要的环境也和章都乡非常匹配。地势高、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5度坡的沙质少石地、水源方便,有足够的草场提供梅花鹿喜欢吃的嫩草。”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章都乡拓宽致富道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梅花鹿养殖业。
“引进与呵护,打造梅花鹿的理想家园”
“噜噜噜……”农庄里饲养员切努一边发出声响一边敲击食盆吸引放养的梅花鹿,回“家”吃饭。
只见一群梅花鹿接收到信号,迈开“步伐”,从山上飞奔而下。“我们的饲养场与后面的一座山连接,将后山200亩地进行打围,供他们撒欢。”切努说。
200亩地不仅仅是为了“撒欢”,更是严格根据梅花鹿生活习性而建。
“散养鹿运动量大,能提高鹿的身体素质,提升仔鹿成活率,鹿茸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将更高。”长生说,“规范的鹿舍也是必不可少。”
2022年10月,梅花鹿标准养殖场建成。占地13亩,养殖场规范划分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生活区,配套建设饲料储藏库、自动料槽、电子称鹿器等设施,对梅花鹿进行科学喂养。
不仅要养,还要会育。对此,章都乡邀请九龙县岗景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人员,针对良种繁育、科学管理、科学喂养、鹿茸鹿血采集等集中开办养鹿技术培训班10余场次,全过程抓好小鹿、种鹿及出栏鹿跟踪饲养工作,全面提升养殖农户专业知识技能。
“我已经从新手蜕变,现在看一眼就能分辨它们健康与否。”切怒说。“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耳朵,如果耳朵是立起来的就表示健康。”
截至目前,养殖场繁殖小鹿4只,预计2030年可实现梅花鹿养殖300余只。
“全覆盖‘鹿文化’,发展全产业链”
“做好养殖场与农家乐只是我们拓宽致富道路的第一步。”长生说,“农庄内还包含精深加工。”
精深加工部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制作鹿茸酒、鹿茸酒血、鹿茸干片等产品,并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畅通销售渠道。
目前,养殖场已割取首茬鹿茸15公斤,产生效益1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00余人,户均增收3500元。
而初见成效的梅花鹿养殖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管理水平有限、销售渠道较窄,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长生说。
怎样创造更大的价值?章都乡也有自己的思考。将依托乡村振兴的政策红利,把金龙村集体经济融入全乡集体经济产业中,扩大养殖规模,产业全链条融入“鹿文化”。积极发挥辐射帮带作用,按照“地域相邻、条件相似、产业相近”原则,逐步推进梅花鹿“村村联建”项目。
关于拓宽销售渠道,将采取“合作社+医院+公司”模式,与县藏医院、县农发公司合作,推进研发制作鹿茸、鹿鞭、鹿血、鹿胎为主要原料的药品、保健品等,采取“自产自销+帮扶代销”模式,利用产品展销推介会、武侯区望江街道办、杭州市临安区对口帮扶资源推动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