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09月19日

携手共绘雪域高原崭新画卷

(上接第一版)

“多民族村落的团结和谐,离不开我们共同制定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莫莫扎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华介绍,村民们共同制定了包括新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村社秩序等6个方面的村规民约。这些行为规范,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强调了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看变化

协同治理,绘就雪域高原新面貌

草滩茵茵,鸥飞鹤舞……在若尔盖县境内的花湖景区,调研采访团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很难想象,花湖也曾面临“枯萎”危机。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纳么玖介绍,受全球变暖等多重因素影响,花湖所在湿地区域面临退化、湖泊水域面积缩小等问题。

2010年起,该局开始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工程由多方共同参与。“除了修筑生态护堤及溢流坝外,填沟、限牧、控鼠等工作也同步开展。我们还聘请了28名湿地管护人员,都是本地的藏族牧民。”纳么玖说。

花湖再“绽放”,也离不开游客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今,游客进入景区需遵守无烟、禁飞无人机、禁止投喂野生动物等规定,且游览只能选择步行。

经过多方共同治理,花湖面积逐渐由215公顷上升至650公顷,丰水期面积可达1311公顷;黄河若尔盖段的含沙量也从10年前的每立方米1.4千克减少至每立方米0.3千克。

协同治理,共建美好家园的一幕也在泸定县龙吟半岛小区上演。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区,近年来,在临时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小区志愿者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曾经环境脏乱差、矛盾频发的龙吟半岛小区蜕变为环境整洁、居民和谐团结的“石榴籽家园”。

“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不管来自哪里,大家都是家庭的一员。希望这个家越来越好。”小区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成员、86岁的李慧英说。

看发展

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眼下,川西高原的青稞已进入收获季。阿坝县的一块试验田,牵动着政府、高校、企业和当地群众的心。试验田是四川农业大学在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设立的,用于选育新品种、试验科学管理模式。

瞄准当地特色,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试验田建设、品种选育、联农带农、精深加工等正汇聚成链。

目前,阿坝县相关企业已开发黑青稞饼、黑青稞奶茶、青稞酒等青稞系列产品31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对口支援地消费帮扶等方式,阿坝县的青稞产品已远销浙江、北京、上海等地。2023年,全县青稞产品销售额已突破3500万元。

理塘县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汇聚着来自山东的龙头企业、宜宾的托底性帮扶力量、浙江的对口支援队伍。

依托生态、气候优势,他们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高原”建大棚、搞试验,把“极地果蔬”销往各地。目前,园区已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8个。截至2022年底,园区已实现总产值4.2亿元,带动全县7个乡镇24个村1.42万人受益,人均增收1695元。

文化旅游,是各方力量瞄准的另一个特色产业。在理塘县仁康古街,藏文书法、唐卡、土陶、藏香藏药、民间诗歌等多个文化传习基地和微博物馆群,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展示在广大游客面前。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则以“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村民变股民、牧民变市民”的模式发展“牧旅融合”,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8万余元,全村人均收入超过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