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舒
神奇的北纬30度,穿越荆楚大地的悠长古老湖北时,在这里缔造了一个峡谷深处群山的绵长,清江两岸如诗的画廊,望城坡上雪,施州桥头月,凤凰山里四季长鸣的山雀,屏山碧玉一丈峡——恩施。巧合的是,G318线恩施站公路代码是1520,象征着爱情,也在这里与恩施完美相逢。在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的G318线上,即便是同一条路线,四时四季每人眼中不同的风景,爱而所得,与你烛影摇红共赴东方,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让人对象征着爱情的恩施有了更美好的身临其境之感。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除了依龙脉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山水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土家族吊脚楼不管是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和分层次有序变化的对称,具有静中见动、动中趋向统一的灵巧多变的均衡感,这种求动态、多层次、高水平的对称均衡,把吊脚楼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态,显示出超拔、风雅和流畅的形体风格。
吊脚楼流动的视觉效果营造了古典的浪漫情调。吊脚楼的外部造型从纵向看,形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剖面,这些剖面的形成多是采用架空、悬挑、掉层、叠落等手法进行处理,使建筑本身毫无生涩呆滞的痕迹。吊脚楼之所以会吊脚,就是因为在二层上出挑,一般出挑1米到1.5米,然后再加上屋面的出檐,形成“头重脚轻”的格局,使人感到不稳定。但当它同建在实地上的正屋连在一起时,则互相呼应,从而使整个建筑物轻重协调,形态庄重,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给人一种粗犷洒脱、淳朴深沉的艺术美感。此外,土家族吊脚楼从整体布局看,可称为不规则弹性组群。房屋布局自由灵活,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绕弯溜脊,错落有致;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有的沿沟环谷,生动活泼;有的雄居山巅,气势壮观,这与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建筑技术与艺术美结合呈现非凡的古朴典范。这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三个方面。从实用性说,土家族吊脚楼作为民族物质文化的标志,不但充分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从地区性说,吊脚楼以它别致、优美的形式和艺术特色点缀所在的自然环境,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通过互相映衬、烘托和照应,使整个土家族山寨的景物向美的境界升华;从技术性说,吊脚楼博采我国木构建筑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优点,集美观、坚固、实用于一体。其整个构架均以榫卯相连,无钉无栓,并且从构思、设计到每一道工序的完成,不用图纸,其形式及数百根瓜柱梁枋的大小长短和开卯作榫的部位以及复杂的力学估计等数据,皆胸有成竹,表现出土家族匠师们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别具匠心的创作精神,实现了技术性能与审美情趣的有效结合。
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这首诗道出了吊脚楼的居住舒适、惬意。“人家吊脚楼下有小羊叫”,沈从文先生在《鸭窠围的夜》里,也曾写到这样的田园之美的句子。
斗转星移,现在的吊脚楼已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时尚,让人趋之若鹜。或隐藏在山林之间,供人们居住、休闲、纳凉;或点缀于闹市之中,供人们参观、欣赏、游玩。
到恩施游玩,别忘了到村寨,欣赏一下吊脚楼这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试想一下,登上古老的吊脚楼,身处山水田园之间,叩访土家族人,但见堂屋敞亮、火塘熊熊、话语暖心,热情的土家族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亲切话语、温暖身心,让人宾至如归。
置身于青山绿水间,在依山傍水的吊脚楼之上,与那展翅飞檐的吊脚楼和谐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定会让人身心清爽。白天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屋前山水、树木、花草、小桥、流水,还可遥望远山云峰,远眺日出日落;晚上可以仰望星辰,凭栏听风,聆听阵阵松涛,沐浴缕缕山风,顿觉心旷神怡。再加上或沏茶品茗,或饮酒作乐,看那小楼横梁对穿、楼阁悬空、屋檐上翘,青色瓦片、镂花栏杆,相映成趣、交相辉映。淳朴的土家汉子、泼辣的土家妹儿将幽静祥和的山寨点缀得生动妩媚、清新脱俗。楼檐下那串串火红的辣椒及金黄的玉米,温暖得疲惫的身心在此时此刻无限放松。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吊脚楼,各种果树硕果累累、花草芬芳,穿行在花木丛中,好一幅人间仙境。极致雅思便飞了起来,让人疑是仙境。真有“白云深处”“小桥流水人家”之感,这种生活是何等惬意。
即使是炎炎夏日,身处吊脚楼上,凉风习习,酷署顿消。农闲季节,多情的土家姑娘身着靓丽民族服饰,三五成群围坐吊脚楼上,或做布鞋,或织毛衣,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如果有贵客远道而来,她们还会跳起欢快的摆手舞,尽情释放青春和美丽,更显楼之飘逸、山之灵秀。日暮黄昏,劳动了一天的土家汉子和妹子,悠闲地吃完晚饭,在吊脚楼上扯开嗓子唱起情歌,那热辣辣的情感,那不加修饰的纯真,让人感觉到了世外桃源。
土家族的吊脚楼虽与城市的繁华时尚无缘,但那沧桑中透出的厚重美感总是让人肃然起敬。千百年来,吊脚楼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用婀娜的身影,端庄的气质,古朴的外形,精致的结构,惊艳和倾倒无数游人,征服过往的文人墨客,让人迷恋、折服和陶醉。
土家族吊脚楼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传说最广的是说土家族人祖先因家乡遭水灾迁到鄂西来,那时这里古木参天、荆棘丛生,遍地都是豺狼虎豹,土家族先人们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兽袭击。人们为了安全就烧起树蔸子火,里面埋起竹子节节,火光和爆竹声吓走了来袭击的野兽,但人们还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胁。后来一位土家族老人想到一个绝妙办法:他让小伙子们利用现成的大树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铺上野竹树条,再在顶上搭架子盖上顶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饭睡觉都在上面,从此再也不怕毒蛇猛兽的袭击了,这种建造空中住房的办法后来就发展成为吊脚楼。
美丽的恩施,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
天地大爱恩施赐,
世外桃源山水里。
古香古色吊脚楼,
巴楚文化活化石。
世间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市三大名片之一,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这也让“一路向上、百折不挠”的G318线在这有了不一般的情愫。
“女儿会”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因在华夏大地上独显女性文化光辉,而尤为光彩夺目。恩施土家族女儿会,发源于石灰窑和大山顶,两地均属恩施市辖地,地处恩施市东、西两个1800米的高寒山区。因恩施市多为土家族,故人们习惯把女儿会称为“恩施土家族女儿会”。一般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二这些天,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最初流行于恩施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恩施全州的民族节日。
能被誉为“东方情人节”,足见“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有多么美好。这也让我们不由自主想起了G318线上,同样因为爱情故事而蜚声天下的情歌故里——康定。因为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扬天下。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表达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勇敢追求。同样,女儿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年轻姑娘和小伙子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和约会,畅诉衷情。这才是真正的“不但要说的好,更要唱的好”,通过美妙的歌喉打动心上人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