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0月23日

情定康定

鸟瞰康定城。 本报资料库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李舫 史鹏飞 黄敬惟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沿茶马古道驰行,循折多河穿城;康巴汉子英勇威武,高原雪山冲击心灵。来到四川康定,一首歌、一座山、一个城,裸露出最原始的底色,就这样迷了世人眼,醉了天下心。

老年人说:康定是我的心之归处。

年轻人说:人来到康定,情会自然定。

康定,是一个有“情”的地方。

情结“石榴籽”

“我想建一家民宿,名字就叫‘半生浮华’。”婚后,妻子林彩平对丈夫洛让银登说。作为福建人,林彩平非常熟悉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心有感佩,且有敬慕。

后来,在康定市甲根坝镇日头村,夫妻俩共同建起了这家民宿——远眺红尘,相望来客,且共从容。为此,林彩平卖掉了自己设计的很多首饰藏品。“这里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天高云阔,人也质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希望与大家一起追寻幸福。”

手持烟火谋生,心怀诗意远方。多年前,独自来到川西旅行的林彩平与藏族小伙洛让银登在一辆大巴车上结缘。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让两个人对彼此产生浓厚兴趣。

康巴汉子的粗粝质朴、豪爽率性让林彩平心动,南部城市“海的女儿”,温润娴静,亦使洛让银登心醉。

从山到海、从“眼尖”到“心尖”、从“一个人”到“一家人”,10多年过去,他们已是3个孩子的父母。回望结缘相守,洛让银登和林彩平感到奇幻又很正常。

“因为各民族本身就是一家人,就像‘石榴籽’一样。”在民宿二楼,洛让银登一边翻找妻子做的对戒,一边对记者说。民宿内,藏式的木雅装潢与汉地的器物摆件巧妙融合,呈现别样美感。

在川西高原康定的折西片区,生活着神秘的木雅藏族。古老的木雅锅庄舞,淳朴洒脱,奔放热情,相传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现已成为当地各族人民表达喜悦、祈愿幸福的共同形式。

“舞蹈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文化活动,对于维系多民族国家团结十分重要。”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期间,《赞比亚时报》周刊主编安德鲁·摩西·米蒂表示。

“我把当初的定情信物重新设计成了对戒。树枝和花的图案象征我们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爱情。”林彩平说。

三山环抱,二水夹流,康定是一座狭窄的城。但它山水相依、歌舞相伴。情定跑马山,共绘同心圆——情定了,城就定了。如今汉、藏、彝、回、羌、苗等多民族在康定交流交往、融合共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鉴“青年心”

情,令人喜。情,令人痛。

康定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曾译“打箭炉”,简称“炉城”,后因丹达山以东为“康”,为取“康地安定”之意,因此命名,素有“川藏要冲”之称。位于康定折东片区的金汤镇,地处大渡河流域,背靠夹金山、二郎山。当年红军临时医院60名战士和医护人员,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古老土地。

2014年6月,山洪退去,遗骸显露。当地村民在河滩上用石头垒起了一座“红军英烈墓”。10年了,碑文如泣,碑体如血。每逢清明,当地人和周边学校师生都会自发到纪念碑处向英烈致敬。

情,是血液的浓度,会随血液传承。

2014年11月22日,康定发生6.3级地震。当时正在南京休假的共青团甘孜州委原副书记袁雅逊,听闻灾情,立刻赶回康定。

25日下午,袁雅逊在震中木雅祖庆学校得知,有70多名孤儿需要援助。当日深夜23时19分,康定再发5.8级余震。

26日,袁雅逊异常忙碌。当天他先后密集赶往4所学校,马不停蹄商定了30间板房学校建设任务;随后又为八美镇中心校协调了6万瓶矿泉水,以解当地学生和居民震后饮水困难。下午3点半左右,他乘车赶往第5所学校。

入冬的青藏高原,道路暗冰处处。当天,袁雅逊发生车祸,坠入深沟,因公殉职。

出事的路段是条长长的下坡路,尽头是个拐弯。车辆是从拐弯处滑出地面、冲下斜坡的。袁雅逊被甩出车外、头部着地。

26日下午4时许,袁雅逊没有了呼吸、脉搏消失。

那一年,那一刻,他年仅33岁。

他用一腔热血、满怀热情,情定,康定。

十年了,中秋刚过。

有情康定,没有忘记。

情系“贡嘎山”

在康定,矗立着被誉为“蜀山之王”“香格里拉之巅”的贡嘎雪山。巍峨贡嘎,高耸入云,傲立苍穹,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山。

情歌有脚,走遍世界;圣山有灵,众生纭聚。近年来,随着G318国道沟通东西、串联美景,成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越来越多的自驾者、背包客、摄影家,因冷嘎措、泉华滩、子梅垭口、里索海等自然风光,来到贡嘎山镇,渴望一睹圣山容颜、融入“极景圣地”。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没有青杠林,哪有松茸山”——既要“文旅热”,也要“雪山清”。为此,贡嘎山脚下的玉龙西村,一支“马背巡护队”成为了“生态护航员”。多年来,村民们自发组队,骑着马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草原、森林驱离盗猎、护林防火、捡拾垃圾、护佑雪山,累计里程相当于“绕”地球3.5圈。

在高海拔地区巡护,雪盲伤眼、路遇狼群、冻伤坠马……这样的经历,巡护队员们都习惯了。因为长期吃冷饭、骑马颠簸,不少队员肠胃不舒服,只能大口吃药。

“圣山守护着我们,我们守护着圣山。”守护贡嘎已成村民们朴素的信念。“我们世代在山里放牧,加上对圣山的敬畏之情,在骑马放牦牛途中,遇到垃圾就会自发捡起来。”贡嘎山镇纪委书记牛麦说,“巡护队开始只有7个队员,现在大家积极踊跃加入,每次巡护7个人7匹马,一走就是六七天。”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