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珍 李居悦
在白玉县金沙乡作英村那广袤无垠的夏季牧场上,村民翁加正悠闲地放牧着牦牛,他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期待的笑容,他说:“今年刚好轮到我们来放牛,去年通过出栏,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很好的收入。看着这些健壮的牦牛,我心里就踏实。今年我们继续努力,等到年底再次出栏,相信又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翁加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坚定信心。
在金沙乡作英村,一场依托地理优势、创新产业模式的牦牛养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作英村牦牛基地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巧妙结合当地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牦牛养殖牧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搬迁户”的共赢发展之路。
自项目启动以来,作英村牦牛基地已投入超过200万元资金,购置了312头高品质牦牛,不仅显著扩大了养殖规模,还为当地牧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在专业合作社的科学管理和集体经济的坚实支撑下,该项目成功激发了牧户出栏的积极性,推动了牦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英村第一书记陈强介绍:“自牦牛基地建立以来,已累计出栏两次,经济收入高达79万余元。其中,26万余元用于分红,为每户村民带来了5000余元的经济收入。剩余收入则用于购买更多牦牛及维持基地的基本运转。今年预计出栏牦牛20头,预计将为每户村民带来约3000元的经济收入。”
作英村还创新采用了季节性迁徙的养殖策略,冬季在基地集中饲养,夏季则转移至广阔牧场。这一策略不仅有效解决了饲料不足的问题,还降低了饲养成本,促进了牦牛的健康生长和肉质的提升。
然而,牦牛养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养殖地点较远、交通不便,牦牛出栏成为了一大难题。但作英村的村民并没有因此退缩,他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将销售渠道拓展到了江对面的西藏等地,成功打开了市场的大门。
此外,项目还注重资金的良性循环和有效利用,将结余资金作为下一年的周转资金,为项目的持续运行和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举措不仅助力了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也为白玉县实施高原牧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近年来,白玉县立足县情,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施高原牧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牦牛产业,着力构建“绿色、高效、智慧、民生”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以园促面、示范带动,积极探索实践出具有白玉特点、牧区特色的经验模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