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甘超/文 州慈善大会筹备办/图
编者按
慈善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它通过对人的关怀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来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甘孜,慈善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正在用他们的善意,帮助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改善他们的境遇。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微光“孜”矩》栏目,关注慈善路上的默默前行者。
在德格县,有一位大家熟知的“慈善达人”,他就是向三仟。多年来,从扶贫济困到救灾赈灾,他的身影无处不在,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2023年,他被评为“甘孜好人”,还被州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一次。
1988年,向三仟出生于雅安市天全县。“想穿上戎装”的梦想,让他在2005年毅然决然选择了光荣入伍。服役期间,他积极训练、不畏艰苦,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2次被评为训练标兵,展现了军人的坚韧与担当。
“关键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向三仟所在部队奉命驰援灾区。他主动请缨加入救援队伍,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而此时的地震灾区,余震不断,山体塌方和飞石随处可见,房屋大量倒塌,受灾情况极为严重。
部队抵达灾区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向三仟带领战士们承担起多项重要任务,包括为受灾群众搭建住宿帐篷、抢救被埋的群众财产以及清理受灾民众房屋内的淤泥。在他们争分夺秒的努力下,仅用2.5小时就成功将2000多名受灾群众护送至安全地带,有效规避了一次重大次生灾害。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受灾群众挖出6000元现金和一些贵重物品。期间,向三仟因其表现突出,被评为彝良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在结束军旅生涯后,2014年7月,向三仟转业到了雅安市天全县民政局工作。在这里,他开启了自己为民政服务对象排忧解难的慈善之旅,成为了弱势群体的坚实依靠。2015年,向三仟在了解到一名6岁小孩因父母在一场意外中双双辞世后无依无靠,他毫不犹豫地主动前往小孩家中收集材料,按程序将小孩认定为孤儿,并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此后,他时常去看望孩子,并给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如此,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他除了完成规定的救助工作外,还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并补贴他们返程的费用。逢年过节,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礼品、带上现金去看望百岁老人,若有老人患病住院,他也慷慨解囊相助。在这期间,他累计帮助了两百余人,个人出资达6000余元。
2017年7月,向三仟成为德格县公安局的一名人民警察,他把德格视为第二故乡,把德格群众视为亲人。在工作之余,他发起的一个个爱心救助,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时刻做好群众的贴心人。”2022年初,向三仟在开展进村入户工作中了解到村民呷措因病卧床一年,虽持续吃药但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加之家庭特别困难,治疗还需要高额费用。于是,他果断采取“自己出资+爱心人士捐款资助”的办法,最终筹得2万元爱心善款,挽救了呷措的生命、挽救了他的家庭。
此外,2022年3月9日,向三仟自掏腰包,请德格中扎科镇偏远牧区23位留守老年人聚餐,给老人们送去了亲情和关怀。2022年11月16日,向三仟通过链接资源为德格县竹庆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筹集了700件御寒 羽绒校服、30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复印机,并筹集了6000元助学金,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小事中,向三仟用青春和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也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面对这些赞誉,向三仟只觉得自己做了平凡的事。在他心中,警察这份工作是一生的事业。他说:“当警察能为群众多做好事,继写当兵人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