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钊
一个土坑,就地掩埋,脏、乱、差,恶臭难闻、苍蝇乱飞……长期以来,如厕问题成为德格县热水塘村群众生活的“难言之隐”,阻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影响着群众生活。如何破解困境局面,让“小厕所”成就“大民生”,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日,经县农牧局支持,俄支乡热水塘村“厕所革命”正式启动。秉承着“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的原则,热水塘村根据各小组实际情况、群众习惯等,探索实践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改厕良方。
改建什么样的厕所成为热水塘村第一书记杨维钊面临的首要难题。为此,杨维钊到访每一户改造户的房前屋后,实地了解村民的房屋布局以及厕所改造的难点,深入其他村完成“厕所革命”的村民家中,了解各种模式新厕的优缺点。最终考虑实用性、成本、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在热水塘村主要推广使用“水冲式+三格化粪池”模式。
“先修一家,作为模板然后召集村干部、厕所修建户代表开现场大会,让每家每户都来学习。”杨维钊按照农村改厕统一的质量目标要求,科学设定改厕模式,组织村干部建立村一级“回头看”和驻村工作队全过程指导的工作模式,重点在第一个厕所实践,打造样板户向其余村民推广实施。
在此基础上,杨维钊组织全村干部、厕所修建户代表开展“厕所革命”现场培训会,详细讲解厕所的选址要求、尺寸比例、建设深度以及排气管和过粪管安装设置等内容。通过本次培训,既提高了村民对农村厕所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又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让村民准确把握改造标准,构建长效管护机制,避免因农村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管护不到位而造成后期生态环保问题,让每户落实一名“改厕明白人”,确保不漏改、不错改。
紧接着,杨维钊带领村干部前往修建厕所的村民家中逐户进行指导,现场确定新建厕所位置,因地制宜确定厕所房屋、化粪池尺寸,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好一户。截至目前,召开项目工作推进会2次、现场开展指导12次、整改2户,顺利完成厕所新建任务。
随后,杨维钊还注重做好村与农户二级联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的管护作用,引导大家不往厕所乱扔垃圾,造成厕所堵塞;不乱排污水污染环境,将“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相结合,切实将建设美丽乡村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