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1月19日

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杨洪军 杨小花

在苍穹下,石渠县以它辽阔的草原为纸,巍峨的雪山为笔,书写着无数关于坚韧、团结与爱的壮丽诗篇。这里,有“两路”精神的蜿蜒足迹,更是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熠熠生辉的璀璨星河。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聆听那些跨越时空、温暖人心的民族团结之歌,感受那份流淌在血脉中的深情厚谊。

“天路迢迢,风雨兼程”,当十八军的铁骑踏破雪域高原的寂静,一条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悄然铺展。那是一条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路,它不仅打破了地理的阻隔,更架起了汉藏人民心灵的桥梁。在石渠,军民鱼水情深,如同那蜿蜒的河流,滋养着每一寸土地,每一颗心灵。老人们常讲,当年十八军的战士们,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共克时艰,他们手把手教牧民识字,心连心共筑家园。这份深情厚谊,如同雪山之巅的格桑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成为了“军民鱼水情、汉藏一家亲”的生动注解。正如古人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这里,人和的力量,让雪山下的誓言,化作了民族团结的永恒篇章。

岁月流转,“老西藏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了扎溪卡儿女的心田。那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它如同坚韧不拔的磐石,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屹立不倒。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渠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烈日下的耕作,还是风雪中的放牧,汉族、藏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手挽手,肩并肩,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点亮未来。“老西藏精神”,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推动着扎溪卡不断向前,如同那滚滚不息的江河,奔腾不息,永不停歇。

步入新时代,石渠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在结对认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征途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援建干部,远离家乡,扎根高原,将青春和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不仅是技术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纽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他们的援助下,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穿村而过,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绽放,石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着新生。这新时代的“老西藏精神”,如同那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扎溪卡儿女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走进石渠的村落,你会被这里和谐融洽的氛围深深打动。邻里之间,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都视彼此为家人。春节时,汉族家庭会邀请藏族邻居一起包饺子、贴春联;而藏历新年,藏族家庭也会热情地邀请汉族朋友品尝青稞酒、欣赏锅庄舞。这些看似平凡的互动,却如同细雨润物,悄然滋养着民族团结的花朵。在这里,没有语言的障碍,没有文化的隔阂,只有心与心的贴近,情与情的交融。正如那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在这里,邻里之间的温暖,成为了民族团结最生动的实践。

石渠的今天,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石渠的明天,更需要我们携手并进,共创辉煌。让我们在“两路”精神的引领下,秉承“老西藏精神”,继续书写扎溪卡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绘制民族团结的新画卷,让这片古老的高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