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1月20日

雅江县柯拉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三房治理”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县“三房治理”系列会议精神,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量掌握“以房管人”底数、全域赋能“以房服务”措施、全面压实“以房守底”责任,雅江县柯拉乡坚持高位推动、高效推进、高质落实,多措并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以点带面,精准施策。在“三房治理”工作落地推进过程中,柯拉乡秉持细致规划、稳健推进的原则,靶向发力,聚焦该乡乡域幅员面积广、人员居住散、交通条件差的问题想办法、破难题,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人熟、地熟优势,博采众议,广泛征集并吸纳村组干部意见。以便利性、邻近性和密集度作为划分依据,创新采用“以房为点、小组为线、村组为面”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一是“点”上激活,提升工作效率。规划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入户方便、相距较近、居住密集的房屋及远牧点设定为一个个点位,通过多点位划分,多小组分散作业,多人多点同步推进的方式,纵深推进“三房治理”基础信息摸底工作;二是“线”上推进,织密治理基层网。将远牧点、村居民宅、施工企业等“九类房屋”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细致入微的“三房治理”工作网,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三房治理”入户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三房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三是“面”上拓展,扩大工作覆盖面。由乡“三房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挥,每日对入户工作小组进行集中调度、随机抽查,动态掌握“三房治理”工作推进情况,灵活调整工作措施,确保摸排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为后续全面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已排查“九类房屋” 618户,采集“九类房屋”照片618张,采集人员信息 3545人(远牧点50处,废弃房屋7间,施工企业5家19栋236间房屋239人)。

小步快跑,狠抓落实。以真抓实干的态度、踏石留印的劲头,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公方式开展工作。一是要求工作小组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携带笔记本电脑,严格参照县“三房治理”办下发的“九类房屋”、人员信息导入模板,采取现场办公策略边摸、边录,显著提升信息采集的精准度和完成率;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水印定位相机、微信群等科技手段,对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便的远牧点进行精准定位和信息采集,远程实现了对远牧点牧民、房屋等关键信息的采集工作,极大地缩短了采集工作时间。截至目前,已开展入户排查工作10余场次,排查远牧居民点20余处,开展远牧居民点服务20余场次。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以“小范围、大影响”为核心宣传导向,挑精兵选强将,广泛宣传“三房治理”工作意义、目标和具体治理措施,注重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主动监督、自主治理,全力营造全民齐参与、全员齐管理、全域齐协作的“三房治理”氛围,推动形成权责更加明晰、治理更加精准、服务更加高效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该乡共计召开群众宣传宣讲大会6次,累计张贴标语100余条,悬挂宣传横幅6条,制作展板2个,发放藏汉双语宣传册500余份。

网格管理,化解纠纷。在远牧点信息摸排与人员管理工作中,该乡创新实施了流动网格化管理与固定哨所相结合的模式。指定村组干部或党员群众担任流动网格员,负责定期巡查远牧点,收集牧民需求和远牧点动态信息,排查矛盾纠纷,设立固定哨所负责为牧民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防火宣传、安全宣传等服务。该种模式既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快速解决,又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远牧点数据信息鲜活提供有力支撑。自“三房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该乡共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起,化解10起,化解率达76.92%,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可控。

柯拉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