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11月25日对外发布,提出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是促进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传家宝”。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食”刻节约是关键,既要多收好粮食,让“大国粮仓”充盈,也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在粮食生产的全链条上做好节粮减损工作,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成为一种新常态。
居安思危,谨记粮食之珍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短短20字,写出了粮食生产的艰辛、来之不易,不辜负辛勤劳作,树立粮食安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正视风险,越是在连年丰收的时候,越是要有危机意识,绷紧粮食安全责任弦,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谨记粮食珍贵,要做好勤俭节约的宣传,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让节约成为个人美德、社会公德,方能有备无患,惜食有食。
强化制度约束,“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推动粮食节约。节约粮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粮食生产的全过程,这就需要压实从“田间到餐桌”的责任,环环相扣、步步压实、时时节约,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行动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培养节约习惯,制止粮食浪费,切不可有应付心态,善于从源头抓起,强化制度支撑,健全粮食安全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有效制止粮食浪费行为。
让厉行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勤俭节约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大力倡导和建设节约文化,增强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珍惜粮食,崇尚节俭,适度消费,需要人人倡导、人人努力,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合力,让节约粮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厉行节俭蔚然成风,端稳端牢中国“粮食饭碗”。
“小米粒”牵动“大民生”。奋斗路上,勤俭节约应成现代生活的新方式,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为抓手,读懂勤俭节约的“粮”苦用心,大兴节约之风,珍惜用汗水浇灌的每一粒粮食,让“新食尚”涵养节约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