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亮 叶强平 文/图
今年以来,理塘县不断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效,激励驻村干部更加主动担当作为,引导全县驻村干部积极投身于村集体产业发展中,让群众“兜里有票子”,心里乐开花。
理塘县甲洼镇下甲洼村有一片撂荒地,涉及农户77户。该村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决定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让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回“粮田”。今年3月,甲洼镇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与下甲洼村村民一同让撂荒地“重获新生”。
打桩、拉网围栏,撂荒地围封后,村上组织机械对耕地进行复耕、翻耕等,并赶在春耕期间进行播种,确保撂荒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复耕的土地作为村集体经济,主要种植黑青稞和白青稞。10月初,下甲洼村集体青稞完全成熟,村民们忙前忙后开展秋收。“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8.4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次乃介绍,通过发展牦牛养殖、青稞种植等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创新高。
“今年的复耕成功,不仅当年便实现从产粮到售卖,回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正循环,让村民意识到粮食的重要性,还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实现对耕地的长效保护,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群莉说。
木拉镇马岩村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为目的,为提升全年产能,对极地果蔬(香菇)基地进行提档升级。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彭聪将极地果蔬(香菇)基地作为助力群众增收的主要举措,向派出单位五粮液集团申请捐赠300万元,支持基地冬暖式出菇棚升级改造。基地现有出菇棚300个,年可生产各类菌棒60余万袋,年产食用菌鲜品200余万斤,规模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太好了,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而且还有集体经济分红,一年有两份收入,这日子越来越好了!”在基地打工的村民降初激动地说。
目前,香菇基地直接带动4个乡(镇)13个村享受产业分红,累计为群众分红270余万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60—90个(含季节性用工),年均工资支出120万元以上。“我们始终坚持做好村集体产业发展工作,通过发展好集体经济,助力群众致富增收,达到强村富民的效果。”彭聪如是说。
“这个养殖基地占地约10亩,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林下养鸡场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就近的就业岗位,同时肉鸡和鸡蛋的销售带动的集体经济分红也着实能让村民的收入提高不少。”绒坝乡仁达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法人扎西尼玛高兴地说。
今年来,绒坝乡乡镇领导班子和驻村干部通过统筹利用各村资源优势,整合全乡产业扶持资金108万元,成立了绒坝乡康养山居专业合作社,从根本上破解了产业规模小的难题。
合作社成立后因地制宜,立足生态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将土鸡养殖作为首要发展产业,建设了山地土鸡养殖基地,以养殖带动肉鸡及鸡蛋的供给与销售,真正将自身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该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的联农带农模式,由合作社负责规划建设、技术指导、养殖销售和管理运营,通过鼓励支持农户积极参与就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建立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制度,按照各村出资比例作为占股分红,有效带动了全乡的生产积极性,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目前基地共养殖乌鸡、土鸡和蛋鸡三个品种,现有土鸡1850羽,每日可稳定产蛋近300枚。预计在年底出售500羽鸡,可带来约10万元收入,惠及93户村民。”绒坝乡仁达村驻村队员李浩说。
在理塘,各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用“小产业”拓宽乡村振兴的“富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