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咱里村就位于兴康特大桥下,这里是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雨季泥石流频发,出行不便是当地群众面临的普遍难题。
李世佳回忆,2014年因修建兴康特大桥第一次到咱里村勘察现场,车辆在路上堵了两天,工作结束后他们只能坐着摩托车离开。他说:“兴康特大桥没通之前,从咱里村走出二郎山要绕两个小时,前往成都大概需要7个小时。”
“2018年以前,老百姓主要以种地为生,但因路况不好,特别是在夏季,经常降水滑坡导致道路中断,农产品运输出去比较困难。”咱里村党总支书记杜永昌告诉记者,现在路好了,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玩,村里的农特产品也能运出去售卖,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走进咱里村,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成片的金丝皇菊含苞待放。路通了,游客也多了起来。村里建起了游客中心、房车营地、318打卡广场,在这里抬头就能看到“超级工程”兴康特大桥,不少游客专门来此打卡。
咱里村是一个因水电建设而形成的移民村,刚开始,村“两委”也时常为产业振兴而挠破头皮。如今因路而兴,富民产业搞得欣欣向荣。
杜永昌介绍,一部分人专门搞起了旅游服务,依托泸定桥、兴康特大桥、乡土风情等旅游资源,开民宿饭店、卖土特产品等,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接待了超过一万名游客。另一部分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搞特色种植,村里共种植200余亩苹果树,预计今年产量达30万斤,还有30多亩金丝皇菊。
说话间,杜永昌打开咱里村数字合作社平台,入驻的20多户商家店铺里,上架了众多当地土特产,卖得最好的属苹果。除了老百姓自己通过电商、物流运输到成都、康定等地销售外,驻村企业“诗与远方”也和咱里村签订合约,每年大量收购当地农产品。
高向斌是咱里村四组人,也是村里最早种苹果树的人。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四组共有90户村民种植苹果树,其中有30户村民家的果树已经挂果。他说:“现在泸定苹果的名气很大,虽然价格比一般的苹果贵,但不愁销路。我们还成立了泸定县鑫宏鑫种植合作社,致力于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转载自《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