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2月04日

一场自在的教养旅程

◎甘武进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汪曾祺说: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愿你自在长大》是一部聚焦孩子身心成长的随笔集,分“亲爱的孩子”“教养的艺术”“殷切的叮咛”“庆幸有过这样的父母”四个章节。毕淑敏、刘心武、张丽钧等作为父母师长,从不同层面回应如何向孩子正确地表达爱这一主题,给出了养育孩子的诚挚建议。丰子恺、汪曾祺等提供了关于教养的深刻认知,指导大家如何做父母,如何去磨炼孩子的品性和智慧。那些名家、大师们回忆父母教导自己时的点点滴滴,感人至深,非常富有启发性。

尊重与引导,是孩子成长的最佳陪伴。在《儿子的创意》一文中,毕淑敏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让孩子在自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文章主要讲述了“儿子”要参加日本的创意比赛,“妈妈”却一味挖苦“儿子”,并说:“成绩才是一个学生最好的创意。”然而儿子却真的拿到了奖。文中的妈妈虽然会讽刺孩子几句,但她仍真诚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创造精神给予呵护与支持。真正的教养,不是逼迫孩子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而是引导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要乱开发孩子的智力。张丽钧说:她见过哭泣着弹奏《欢乐颂》的天才琴童,也听说过为了逃避练琴而自断手指的明星琴童。“早慧”,在大多的孩子那里变成了一个不祥的词语。在孩子需要“玩”和“问”的年龄里,有些父母就开始不由分说地拿“知识”去蹂躏他,对其智力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孩子小小的心,堆积了满满的对“知识”的厌倦与仇恨,丧失了想象的能力……即使他在幼儿园的智力大赛中捧得大奖,也终难逃脱走向平庸的厄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不要瞎教孩子任何东西。老舍先生说:六岁以前,不教给他们任何东西;只劳累他们的身体,不劳累脑子。养得脸蛋儿红扑扑的,胳臂腿儿挺有劲,能蹦能闹,便是好孩子。过六岁,该受教育了,但仍不从严督促。他们有的聪明,爱读书呢,好;不聪明而不爱读书呢,也好。他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最害怕看见小孩穿上小马褂,一举一动全像大人,便想落泪……他喜欢看儿童写大字,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

书中的最后一章,收录了名家对父母的回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有了他们的成就。“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他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许地山说,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他的心版上。胡适先生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父亲鼓捣半天,就为让孩子高兴一晚上。我的童年是很美的。”汪曾祺先生说。从这些文字里,大家更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人生的影响,也告诉初为父母者,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从来都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作为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自由自在地长大,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刻,他们是独立的自己。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的本事,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学会承担责任……家长朋友们,让我们翻开此书吧,踏上一场自在的教养旅程,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并帮助孩子自在成长,让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勇敢、乐观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