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2月05日

我文学生命中的路遥

◎韩晓红

小时候父亲对我要求甚严,尤为突出的是读书写字。印象中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欧阳梅生的《我的一家》,是拼音注本,那时书很有限,我就反复读。有一天,父亲面带喜色,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和几十本作文本,说:“这是我借的,你先抄下来,然后再细读。”我一看,书名是《人生》,作者路遥。

连续几天我抄书到大半夜,尽管油灯的光线比较暗,父亲依然对我的坐姿严格要求,当时不知道父亲的用意,我心里想的就是尽快抄完,以便按时还书。

抄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很容易进入故事中,常常是一边抄一边流泪,母亲见状,很是心疼,每晚都要给我煮一碗醪糟蛋。

或许是父亲的用意,原来抄书胜过读书,我竟然把自己“抄”进书里去了,书中的人物鲜活地走进我的脑海。应该说,我算是真正地踏上了人生之路,书中那些寻常以及不寻常的故事,既陌生又倍感亲切的故事,成为我生命中一个个“富丽”的精神营养。书中的点点滴滴赋予我生命的活力,尤其那些跌跌宕宕、坎坎坷坷的人生经历,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之后的生命动力。这应该是父亲刻意在我幼小心灵世界里种下的人生种子,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预料在人生途中会发生什么,什么时候会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以及应该作何选择?

在我的抄书过程中,一个农家孩子,用钢笔在并不规则的草稿纸上写小说的形象渐次丰富起来,我被作者的执着所感动,这无疑为我后来的人生打下了伏笔,引领了我的文学热情,尤其强健了我的心智,伴随我之后的人生路途。

小说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成为我后来尊奉的座右铭。是的,人年轻的时候要懂得,世上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也不可能没有岔路口,但是,如果走错一步,就会影响人生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甚至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支撑了我之后的人生历程。

路遥在小说中塑造了高加林形象,尤其是对高加林的人格塑造更是妥帖精到,后来我才真正领悟到了高加林人格的真正建构,这就是弗洛伊德的三维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人格结构从压抑的平和到释放的冲突再到重构的回归三个阶段。

我为路遥的写真创作折服,为路遥对人生经历的解读和概括所欣慰。

一周后,我抄完了这篇小说,父亲说:“你把你喜欢的语句用红笔勾出来。”我勾完之后,父亲又要求我逐句背诵。就这样,一篇小说就被父亲刻意地植入我的精神世界。

我就这样与素不相识的路遥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我又反复地阅读了这篇小说,当这篇小说被拍成电影之后,我更是痴迷地反复观看。

我对路遥这位作家心向往之,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当作我人生路上的样板。

后来我下乡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父亲给我寄来一本书,我打开包裹一看,竟然是父亲要我抄的那本书,我才醒悟,父亲并不是借的,是他买的。

我不禁为父亲对我的爱、他的良苦用心流下了眼泪,因为那时家里很穷,父亲虽然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却被生活逼着去陶罐厂托沉重的陶坯、去抬条石,尽管如此,挣得的薪水也经常是用“角”来计算。

我在北大荒生活了六年,在川西北涉藏地区生活了近四十年,无论到哪里,父亲购买的、邮寄给我的这本书一直伴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