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村50多户,其中30多位村民都在这里务工,又能照顾家里,每天还有100元收入,关键还能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炉霍县虾拉沱镇吉绒村村党支部书记郎吉说。
从炉霍县城出发,沿国道350前行15公里,分布在路旁的301个蔬菜大棚映入眼帘,11月初的炉霍,初雪已下,当我们走进园区的蔬菜大棚,暖意袭来,红红绿绿的小番茄缀满枝头,长势喜人。
今年快60岁的郎吉阿姨,不仅是虾拉沱镇吉绒村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盛煌农业的“种植技术员”,育苗、移栽、除草、摘果……从2015年这家企业落户至今,她已在这儿工作了近10年,而像郎吉阿姨这样的本地长期工,园区内还有160余人。
据了解,炉霍县幅员面积5800平方公里,各村条件差异较大,过去除了放牧和种植青稞,当地村民也无其他稳定收入来源。2015年,炉霍县整合扶贫援建资金,在虾拉沱镇流转1500亩土地,建设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盛煌农业负责运营。不仅打破了当地零散且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发展壁垒。现在大棚里种植的小番茄、霍尔大番茄等蔬菜,可以做到全年不间断供应。“我们的小番茄3个月生长、3个月采果,一年刚好种两季,年产量超600万斤,因为品质好,在成都的一些大型商超都有售卖,每天都有冷链车向外运送,24小时内能完成从采摘到成都,最大程度保证新鲜。”盛煌农业经理盛璇说。
这项从山东寿光引进的小番茄种植技术,虽然产量与在山东本地相比有所下降。但因炉霍地处高原阳光充足,加之园区临近鲜水河,水源充沛且干净,通过温室大棚的温度调节,炉霍小番茄不仅个儿大,平均甜度也比其他产区高3-5度。“目前每天卖1万斤以上,均价能卖到6元/斤,园区年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盛璇说。
盛煌农业的引进,不仅通过产业带动炉霍县当地农牧民就近务工,拓展了增收渠道,当地的农特产品也从粗放型向精耕细作转型,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通过“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炉霍县88个脱贫村和78个非贫困村每年固定分红777万元,解决168人长期就业问题,每年发放工资近800余万元。
炉霍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