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远胜 文/图
秋天的乡城县青德镇,霜叶铺满大地,海拔四千多米的藏青兰药业有限公司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内,工人们正忙着对采摘的药材有条不紊地分类,忙碌中透着温馨。
近年来,乡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富裕同步、民族团结同行、美好家园同建,不断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育出共同富裕“幸福果”。
基础提升,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金秋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大地上,满山的红叶把山峦装点得如诗如画。来到然乌乡纳木村,只见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四通八达、街灯点缀其间,早起的村民卓玛正仔细地打扫着自家院子。看着健全的基础设施,她高兴地感慨说:“自从开展‘整村提升’以后,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卓玛所说的“整村提升”,是指包含全村小路、小桥、小水沟及旅游民居在内的整村提升工程。该工程实施以来,该村以“外观优美、质量合格”为基本目标,积极探索新路子,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施,大力推进基础建设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乡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落实“两个50%”支农政策,创新提出以狠抓小水、小路、小桥、小能源为主的“四小工程”建设来高效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形成“政府统筹、部门指导,乡村主体、齐心协力”四位一体的模式,充分让群众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群众急盼的吃水难、灌溉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据乡城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洛绒益西介绍,为了让群众尽快感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福利,截至目前,全县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硬化公路、有广播电视,活动室、文化室、卫生室已全部修建完毕,农村公路在甘孜全州率先完成修建任务。
文化传承,绘就民族团结之魂
来到香巴拉镇色尔宫村,入目便是融合红军元素、民族图文元素的艺术墙,大气磅礴的画面仿佛叩响了遥远时光的记忆,瞬间将观者的思绪拉回那段峥嵘岁月……
1936年5月,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途经乡城,在色尔宫村藏族群众郎色家中驻扎。驻留期间,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保护寺庙、尊重藏族群众,与乡城人民和寺庙僧侣建立了深厚感情。乡城人民也为红军带路送信、筹粮运草、收养伤病员。为答谢乡城人民的支持,红军在离乡之际向乡亲们赠送了红色绸缎、锦匾银锭、粮票等,并在郎色家中留下了七幅写于木质墙板的标语。自此,红军严明的纪律作风、与藏族群众的鱼水情谊在当地广为流传。
泽仁本中是土生土长的色尔宫村人,从小便听父辈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如今她是村里的义务宣讲员。“每次宣讲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村子的红色历史也激励着自己和周围群众不断前进。”泽仁本中说。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乡城县借助“农牧民星期天”“干部讲堂”“每周一课”等学习载体,开展实境教学,并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红色电影、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红色教育感染力。
在文化传承中,乡城县还坚持守护原生态、传承原文化、留住原住民的“三原”思想,以提升文化含金量为抓手,高起点推出一批民族手工艺产品、文化产品和具有文化含量的特色农产品。
产业发展,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连绵不绝的大山、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出自强不息的乡城儿女。
近年来,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以全域旅游为依托,结合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土质优势,开发“山地苹果+文化”“山地苹果+旅游”等文旅产品,不断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这是乡城县稳抓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引领奏响民族团结“进行曲”的一个缩影。
围绕全县“6+2”产业规划体系,近年来,乡城县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37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园区2.8万亩,现有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荣获“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典型县”称号。
同时,该县聚焦奋力打造绿色有机之县,培育有机农产品17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个,被认定为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此外,该县还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建设水电站11座,总装机容量68.79万千瓦;坐落于此的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实验基地——国家电投甘孜基地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86万千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基础上,乡城县延伸产业链条,对外抛出“橄榄枝”,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公司进驻,对本地农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后外销,以“联农带农”的模式扩大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
藏青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文俊表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公司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占地2000亩,种植有川西獐芽菜、川黄芪、甘青青兰、板蓝根四种中藏药材,取得专利5项、新申报30项,产品主要销往四川省内及重庆、广东等地,深受消费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