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2月11日

烟火小事抚人心

◎盛新虹

肖复兴老师认为,在我国的文学传统中,散文写作一直是以叙事为主的,所谓抒情散文难见其影。他主张散文应该以叙事为主,要做到细、清、真三点,抒情应该蕴含在叙事之中。这本刚出版的散文集《疏灯细语人家》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关于书名,记得肖老师曾写过一首怀旧小诗,其中就有“野草荒原忆狐魅,疏灯细语诉风尘”之句。此书收录了他最新所写的五十篇散文——不是“隔夜饭菜”,也不是超市里修剪齐整真空袋装的蔬菜,而是带泥新蔬。从生活中人不经心的小事出发,回忆过往岁月,其中有怀旧友、念同窗、追忆师生情、感念父母恩……没有人所共知的大事,依然是像菜花一样平常的小文章,依然具有菜花的品格:明丽天然,淡雅清净。

每次拜读肖老师的散文,我总有那么一种感觉,仿佛是与我年迈的父亲在闲聊家常,尽是一些回忆和琐碎的生活细节,甚至偶尔会有些絮絮叨叨,却让人感到无比安心与温暖。那是一种永远不会厌倦的体验,对于我意味着少有的内心平衡。虽然与肖老师素未相识,更谈不上有面对面的交流,但读他的文字,恰如师、如父般熟识。一篇篇读下来,追随着肖老师绵长的回忆,沉浸在他娓娓的叙述中,一颗浮躁的心不由得平和下来。着墨无声,而墨沉烟起,我想此刻,用张岱《陶庵梦忆》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曾经读到肖老师写的这样一段文字:“能写好散文的人,心地一定不会如乱麻那么复杂,心机也一定不会如蜂巢那么千疮百孔……能写好散文的人,一定首先都是善良的人。”我想肖老师应该也是这样的人。因为前有《正是橙黄橘绿时》,今有这本《疏灯细语人家》。只有心怀善良、柔软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手漂亮的散文。我深信不疑。

他在书中写道:那天刮大风,很冷,快递小哥登门送快件,我刚开门,他把快件递我手里只说了声“风太大”,立刻把门替我关上。他的这个举动,我没有想到,心里一下子很暖;卖面包的年轻姑娘担心我手机号被周围人听到,示意我放低声音,好心替我着想。这两件轻雾淡烟一般的小事让肖老师想起很多:小时候把土鳖倒进我空瓶子里的大哥哥、拮据日子里老校长和我唯一说过的那一次话、夜里等我取牛奶的小店售货员,还有邻居大嫂、小区保安、不厌其烦帮我叫车的门童以及迷路后送我和孙子回家的中年男子……肖老师说,就是这样一个个普通人,这样一件件星星点点的小事,却如萤火般曾经照亮并温暖过他,让他难忘。于是,他默默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是值得珍惜,值得修为的。

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具体而微,我以为此文最能代表肖老师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没有以宏伟的文章来触动人心,而是不厌其烦地记录日常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细腻、温暖的琐碎,用温情而真诚的文字书写那些普通人,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细言细语里,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淳朴与善良。也恰恰就是这样一件件的小事,真正能让人心里一动,回味隽永绵长。

“也许,我们凡夫俗子的人生,就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这疏灯之下细语的人家中,有你也有我。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相信都能从书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读这本充满哲理和哲思的小暖书,让心底尚存一点依托,然后,在泥留虫迹的生活中开出向阳生长的温暖之花。

自序中,肖老师说自己像雨后蚯蚓一样,顽固地在“日常”和“回忆”这样两方面往地底下钻。或许,对一个超过了七十岁门槛的老人来说,有永远回忆不完的往事。刚又读到他另外一篇散文,我不禁为我的浅薄而羞愧,原来“很多时候,人不经过就无法切实地懂得”,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