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2月12日

用“细作为”凝聚“大团结”

得荣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得荣县铸领办

今年以来,得荣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全县各民族和谐共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用“细作为”凝聚“大团结”,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沉工作重心,以和美乡村建设为主轴,实现参与范围普遍化

以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到主动“加油干”思想为工作目标,深入宣传“新五改三建”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优势,充分激发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意识,构建群众“自建”或“委托代建”建设模式,着力补齐短板,完善村内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与“新五改三建”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新五改三建”惠民实效,引导全县2.4万名各族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言献策,全家动员,邻里、干部一起实施“新五改三建”工作,干群关系更加和谐、邻里关系更加友善、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充分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因地制宜,采用“政府奖补+社会资助+群众投工投劳”奖补新模式,实现多维协同发力,推动形成“群众集资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社会资助一点”共谋共建模式,打开合力共建“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累计筹措资金1783万元。

聚焦凝聚民心,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实现乡村发展人文化

整合乡村资源、深化文旅融合,举办桃花季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建活动,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文旅活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白松当地村民户均增收约3500元,接待游客3.15万人次,综合收入达0.35亿元,实现了文旅产业“开门红”目标。紧抓白松镇日当村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2024年“四季村晚”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的契机,举办以“共赴乡土春之约,畅游最美桃花季”为主题开幕式文艺演出,同步线上直播,累计有80余万人次观看。突出“以歌为媒、以歌会友”主题,用贴近现实生活的艺术盛会全面展现县域发展的新成就、新风貌,实现四川省民族地区首位发布、首站出圈,各级媒体平台直播观看达100万人次。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与香格里拉、德钦、乡城、巴塘、芒康等毗邻县(市)签订川滇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建倡议书,实现甘孜州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建。以篮球赛事为媒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里桃林”连续3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栏目,省、州、县三级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在线观看突破1000万人次,宣传热度再创新高。

提高教育核心,以对口帮扶成效为目标,实现共治共享最优化

精准把脉得荣教育发展需求,出台《关于加快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努力培养担当现代化得荣高质量发展大任时代新人的实施意见》,有力有序推进县中学迁建。携手成都市青羊区签署《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协议》,联合制定《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与甘孜州得荣县教体局合力共建藏地教育高地五年行动计划》,构建“定向培优+结对帮扶+教师共育”精准帮扶新模式。青得两地以“规划牵动、整体联动、项目带动、多维互动”为推进思路,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互访、专题会商等制度,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共计互访10次,召开各类工作座谈会20余次,教育模式得到“学习强国”等官媒推广,并于四川卫视《四川新闻》专栏中报道,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切实形成。深化交流合作,实施名校引领工程,引入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优质教育资源,成立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得荣分校,由青羊区派出管理团队及优秀教师(共16人)全面领办,打造得荣县九年一贯制教育矩阵。2023年,树德分校取得总分全州第二的成绩,成为全州占优势、办学有成效、群众有口碑的“家门口好学校”。今年,树德分校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2023年度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乡村振兴的先进集体”称号,“树德”教育品牌效应不断深化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