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甘孜观察 杨孟双
元旦临近,乡城县洞松乡的网格员以“房”为单元,挨家挨户做防火宣传。遇到家里没人,网格员便拿出手机,登录专用小程序,一扫门口的二维码,房屋居住人员的联系方式一目了然。“我们为全乡的所有房屋定制了二维码,记录房主和居住人员联系方式,确保政策宣传、流动人口管理、隐患排查等工作做到无死角、零距离。”洞松乡党委书记罗兵说。
去年以来,甘孜州探索以“民族团结进家庭”为主线,聚焦“房屋”这个最小单元,创新开展以房管人、以房服务、以房守底的“三房治理”工作,基层治理盲区得到填补,群众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共建共治合力显著增强。
瞄准难点堵点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过去,一到森林防火期等时间节点,罗兵总有些“心里没底”,“洞松乡虽然只有200户、1126人,却分布在216平方公里土地上,很多人居住在远牧点,流动性比较大,很难做到‘全覆盖’。”
在甘孜州,这样的难题不是个例。“全州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一名基层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的管理服务半径平均达到50公里。”甘孜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基层社会治理末端,往往容易出现盲区。
如何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去年下半年,甘孜州围绕深入全州18个县(市)开展调研,一边找问题,一边想办法。
调研中,大家渐渐把目光聚焦在“房”上面。“房屋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甘孜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相对固定的房屋为载体,可以将基层治理的力量精准延伸,把房主吸纳到基层治理体系中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双向驱动、共治共管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根据实有房屋的归属、用途和存在形式等要素,甘孜州将辖区内房屋划分为九类,按照“一房一码、一房一图、一房一档”,全面掌握房屋和实际居住人员信息。截至目前,全州房屋395568栋和1090351名实际居住人员信息均实现了基础数据的翔实化、精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以房管人、以房服务、以房守底的“三房治理”工作逐步推开。
服务管理并进
以“小安”促“大安”
依托“三房治理”,甘孜州将服务内容划分为“安全、保障、民生、和谐、发展”5个大类33个小类,推动民族团结进“房”、法治服务进“房”、公共服务进“房”、隐患预防排查进“房”、应急处置服务进“房”。
在此基础上,各地也在创新探索。如新都桥镇建立“五色蜂巢”服务模式,辖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红”管家、派出所民警为“蓝”管家、市场监管所干部为“绿”管家、消防中队消防员为“橙”管家、卫生院医生为“白”管家,让便民服务、治安管理、市场规范、应急救援、医疗健康服务下沉“无死角”。
“服务主动进的同时,我们还鼓励房主‘主动提’意见。”甘孜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三房治理”,甘孜州各地形成“反映—收集—甄别—派送—办理—反馈”闭环流程,排查、收集、解决了大量群众的困难诉求。截至目前已完成为民办实事3623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36件。
这种多主体参与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也增强了凝聚力和归属感,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做好服务触角延伸的同时,当地还通过“三房治理”工作强化基层社会面管控。甘孜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鼓励房主参与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做到“房安为大、家和为先,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从而实现以“小安”促“大安”,确保全州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