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2月24日

饮茶型地氟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饮茶型地氟病?

饮茶型地氟病是由居民长期大量饮用含氟量超标的砖茶,导致体内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饮茶型地氟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也属于生活习惯病,长期不正确的煮茶和饮茶方式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大量饮茶的习惯中不知不觉患上疾病。地氟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牙齿和骨骼,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二、为什么喝茶会引起地氟病?

发生饮茶型地氟病是因为病区居民有长期大量饮用氟含量超标砖茶的习惯。茶树是一种能够高度富集氟的植物,在相似的生长环境下,茶叶含氟量远高于其他植物。不同部位的茶叶含氟量不同,茶叶越老,含氟量越高,茶叶越嫩,含量越少。砖茶是用老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经发酵压制而成的外形像砖一样的块状茶,含氟量一般较高。而一般常见的红茶、绿茶和花茶,其含氟量较低。

砖茶是我州藏族群众的生活必需品。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补充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等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奶食品为主食的草原牧区群众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涉藏地区居民习惯煮茶,有时还加入酥油或奶等,酥油茶是我州极具代表性的饮品。长期每日大量饮用含氟量高的砖茶及其制品,导致摄入过量从而引起饮茶型地氟病。而一般人群喝茶,茶叶的氟含量相对较低,饮用量也不是很大,不会引起地氟病。

三、我国氟的摄入标准是多少?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人群总摄氟量》(WS/T87—2016)规定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每日总氟摄入量的上限值,8周岁~16周岁为2.4mg;大于16周岁为3.5mg。

四、摄入过量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氟主要侵犯硬组织,包括牙齿和骨骼,引起氟斑牙和骨症,饮茶型地氟病的特征性损害氟斑牙又称“斑釉症”,可见牙齿釉面呈白垩色条纹或斑块,釉面出现黄棕色至棕黑色着色,也可因釉质缺损而在釉面出现凹坑。氟斑牙发生后终生不退,轻者影响外观和美容,重者影响及消化功能。

氟骨症是以颈、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骨和关节X线征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初期仅有持续性的骨关节疼痛并伴有一般的中毒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继续发展可出现关节不灵活、运动功能障碍等体征,生活劳动能力降低;严重的氟骨症病人肘关节僵硬变形,活动障碍,因为摸不到自己的脸而不能洗脸、洗头,脊柱严重弯曲变形,导致身体形成C字形,睡觉不能平躺,抬头看不见天,劳动能力显著降低或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瘫痪。

五、如何判定氟元素是否超标?

人体每天吸收入血的氟接近一半通过尿液排出,其余绝大部分留在骨、牙齿等矿化组织中,因此尿氟水平常常作为判定人群氟暴露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发布了卫生行业推荐标准《人群尿氟正常值》(WS/T 256-2005),规定儿童群体尿氟几何均值不大于每升1.4mg,成人群体尿氟几何均值不大于每升1.6mg。超过此标准,提示该人群氟暴露水平可能超标,需要查找高氟暴露来源。由于人体尿氟含量波动较大,目前尚未制定评价个体氟暴露水平的尿氟正常值标准。

六、茶叶含氟量有国家标准吗?

《砖茶含氟量标准》(GB 19965-2005)中规定,砖茶允许含氟量≤300mg/kg。

七、饮茶型地氟病的病区判定标准是什么?

2011年我国发布了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划分标准(GB17018-2011),其中,对饮茶型地氟病的划分依据是:以村为单位16周岁以上人口日均茶氟摄人量>3.5mg,且经X线检查证实有氟骨症患者即可判定为饮茶型地氟病病区。在病区程度的划分上,36-45周岁人群没有中度及以上氟骨症发生为轻病区,36-45周岁人群中度及以上氟骨症患病率≤10%为中病区,36-45周岁人群中度及以上氟骨症患病率>10%为重病区。

八、饮茶型地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

饮茶型地氟病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饮用含氟量合格(≤300mg/kg)的低氟砖茶。不购买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无标签标识以及来源不明的砖茶,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另外,养成正确的饮茶方式,建议第1-2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用,可以明显减少人体对氟的摄入。另外,泡茶适宜边泡边喝,不宜用大杯长时间闷泡。不建议喝浓茶、长时间煮沸的茶和浸泡时间过长的茶。尤其在熬煮砖茶的时候不能放碱,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茶叶中氟的溶出效率更高。

州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