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4年12月25日

旷野之风,心灵之旅

◎高低

“人生如旷野,自由和答案都在风里。”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最新出版的随笔集《去有风的旷野》,凭借其深邃的哲理与绮丽的文笔,在我心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有评论家曾赞叹阿来的文字:“纯净如秋日晴空,高远、辽阔,摆脱了夏日的黏腻,平添一份秋日的清朗与畅快。”

阿来以独特的笔触,将地域风情与文字巧妙融合,使其故事总与特定空间紧密相连,环境与情节相互映衬,共同绘制出一幅幅鲜活的图景。在《去有风的旷野》中,他借由十个行走的故事,引领读者踏入四姑娘山、莫格德哇、扎溪卡、大凉山、马尔康等遥远而神秘之地。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阿来心灵深处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命奥秘不懈探索的象征。

书中风景描写,细腻如画卷,令人沉醉。阿来以文字勾勒梭磨河峡谷的峻峭、阳光的炽烈及风拂树影的灵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磅礴壮丽。他笔下的野桃花绽放,生机勃勃,如同生命的希望与活力在字里行间跃动。

阿来不仅是才华横溢的作家,更是对植物学满怀热忱的博学者。评论家李敬泽曾评价他:“阿来是一个博物学家,他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和敬佩,有一种凝视和珍惜。”在书中,阿来详尽描绘棘豆、风花菊、香青、蝇子草等花草,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深情厚谊。他亲攀海拔4000多米的高峰,对每一株花草了如指掌,这份对自然的执着追求,令人肃然起敬。

在阿来的笔下,风景不再是单调的背景,而是拥有独立生命与情感价值。杜鹃的鲜红、马先蒿的紫色、鸢尾的蓝黄相间,以及云杉、白桦、杉树、松柏等树木,共同构筑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自然世界。阿来的文字如同自然的野风,穿梭于群山之巅,仰望苍穹,见证冰川消融、古树繁花,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旷野。

阿来笔下的静谧湖水如镜,映照出世界的纯净与宁静。他写道:“湖中倒映的那个世界水晶般纯净,湖泊四周的浩莽山野阒寂无声。我的生命中有过不少这样的时刻,任自然大美把内心充满。我的内心,也像那面湖一样,无声无息地将荒野之美全数摄入。”这种对自然的沉醉与敬畏,让人感受到阿来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阿来的创作不仅限于自然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他引用英国自然文学家罗伯特·麦克法伦《荒野之境》中的话语:“树林铺展在大地上,一片沸腾的生命。”这与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的“恋地情结”理论不谋而合。段义孚认为,人类对环境的体验始于审美,地方与环境是情感事件的载体与象征。阿来所追求的,正是崇高自然景观与人类审美极致体验的融合。

莫言曾赞誉阿来的创作:“如果世界文学是一个百花园的话,那阿来的创作是这个百花园当中具有特色的引人注目的一朵。”阅读《去有风的旷野》,仿佛与阿来并肩漫步于广袤旷野,感受大自然的雄浑壮美。同时,也在他的文字中寻觅到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正如陶渊明所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喧嚣尘世中,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旷野,让心灵得以休憩与治愈。而阿来的《去有风的旷野》,正是这样一部引领我们深入心灵世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