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一方面,施工环境难。省道217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泸定境)22.7公里既有线改造,社会车辆交通压力较大,9.98公里新建段工程量大、分布集中、作业空间小、工序相互影响大,不利于开展施工作业。
克服困难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资源。甘孜州交城投集团通过调整施工工序,增加作业人员、施工机具及材料投入,合理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同时抢抓有利天气、延长有效工作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重建实现通车。
另一方面,自然条件差。省道217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位于“烂田湾—古滑坡体”,地质环境脆弱、地形地貌复杂。
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是破题的法门。甘孜州交城投集团和参建单位共同努力,攻克了“冰川堆积体地形半挖半填路基施工中路基土体加固与处理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在桥梁现浇梁施工过程中,提前对河道两侧进行硬化防护,运用“型钢+贝雷梁”组合,克服地灾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施工理念,采用新型可降解绿网覆盖现场裸土,最大限度实现工程施工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
省道217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泸定境)的顺利完工,加速完善了该区域沿大渡河双通道干线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区域路网韧性和抗灾能力,为推动灾区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助力当地农旅资源开发、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果说省道217线是受灾地区的“主动脉”,那么村级道路就是连接广大农村的“毛细血管”,与村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泸定县磨西镇、燕子沟镇,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公路有31条,连接青冈坪村、咱地村、磨岗岭村、柏秧坪村等,里程超100公里。
道路多,涉及的村社多,与沿线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如何快速、高效地在“毛细血管”上作业?甘孜州交城投集团积极倾听群众诉求,主动服务,增加工点11个、优化工点17个,让建设快速推进。项目于2023年8月正式开工,已于今年5月底顺利完成。
转载自《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