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霍县幼儿园教师 泽绒地卓
鲜水河是阿爸长久的期盼,卡萨湖是阿妈永远的柔情,宗塔草原是阿哥牧马的草场,虾拉沱是阿姐收割的地方。这里是被誉为“唐卡之乡”的圣洁美丽之地——炉霍。
炉霍不仅仅是唐卡之乡,更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炉霍是一片浸润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1936年3月5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三十军八十八师进驻炉霍县,4万多红军将士在当地休整达半年之久,将红四方面军的红军总部、总政治部、红军大学、红军党校、总医院设立于此,还创办了制药厂;建立了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藏族地方自治政府——博巴政府;建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红军骑兵师;举办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运动会。
红四方面军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陆续抵达炉霍,由于长途跋涉、几经战斗,伤病员的人数持续增加,红四方面军决定在炉霍休整。当年有1100多名红军战士因为身体伤病等原因暂留炉霍生活,到1951年,留在炉霍县的红军尚有123人。
站在炉霍的土地上,我既想到了昔日的红军英烈,也想起了另一位英雄——董存瑞。董存瑞是一位普通的战士,却用自己的英勇行为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场关键的战役即将打响。敌人的堡垒坚固异常,解放军进攻受阻,形势十分严峻。此时,董存瑞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带着炸药包,向着敌人的堡垒冲去。
在炮火的硝烟中,董存瑞的身影显得如此坚定。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次沖锋都关乎着战友的安危、关乎着战局的走向。
他毫不畏惧、奋勇向前,终于来到了敌人的堡垒下。
然而,堡垒的坚固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尝试了几种方法,都无法将炸药包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时间紧迫,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此时,董存瑞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作支架,将炸药包紧紧顶在堡垒上,点燃了导火索。
“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堡垒在火光中崩塌。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奋勇向前。
我想,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战火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中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是普通的人民群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现在,炉霍县不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让红色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站位统揽、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炉霍段建设。
昔日红军播撒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很荣幸能生在这片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去认识更多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