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月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沿着风雨飘摇的艰辛道路,我追寻着先烈们的身影,踏着坚定的步伐,在每一寸土地上捕捉到一个又一个光点,那是印记,是中国红色历史的一个个印记。
在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一定会被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所吸引、所感动。但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却没有照片,也没有文物,它只是志愿军卫生员王清珍的回忆,让我至今难忘。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壮烈牺牲,卫生员王清珍和她的战友们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整理烈士遗体。由于天气寒冷,黄继光烈士的鲜血早已凝固。根本分不清哪是伤口。机枪打穿了他的胸口,留下碗口大小的贯穿弹孔,但他依然双臂高举,保持堵枪眼的姿势,让所有人忍不住失声痛哭。王清珍擦干眼泪对战友说,咱们别哭了,赶紧给我们的战友换上新军装,让他干干净净地回到祖国。如何把烈士的双臂放下成了难题,他们用热毛巾轻轻地焐在黄继光烈士的手臂、背部,每当揭下被子弹打烂的衣服碎片,都格外小心,他们生怕弄痛了满是伤痕的战友,整整三天三夜,黄继光烈士的手臂终于放了下来。这才为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军装,大家列队肃立,庄严的行了军礼。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而黄继光只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在这个队伍中,还有刘胡兰、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董存瑞等千千万万的英雄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胜利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我的家乡炉霍,曾经是红军北上前休整的地方,虾拉沱村是当时收留和安置红军伤病员最多的村子,因此被称为“红军村”,而我也出生在“红军村”。听上一辈老人讲述,当时红军进驻村子时不仅尊重当地的人文风俗,还给人民群众传授了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农耕知识。这不仅提高了虾拉沱粮食产量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更重要的是虾拉沱人民传承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患难与共的红军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传承,加上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虾拉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笔直的道路贯穿村落,干净而整洁的藏式民居沿路而建。幸福安定在虾拉沱人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安置在虾拉沱的红军伤员李峰明爷爷。二十年前,李峰明爷爷受邀为虾拉沱村小学的孩子们讲述红军的故事,在李爷爷旁边扎着两根小辫子正认真聆听着的小女孩正是二十年前的我。也许正是这样红色精神的熏陶,让我血液里的红色基因更加浓厚,记得李爷爷在讲述红军故事时,会声音低沉的讲述他们无数挨饿受冻的日子,会慷慨激昂满眼放光的讲述他们战斗时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啃树根、翻雪山的日子里他们是靠着对革命的信仰才挺了过来。
如今的中国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催我们奋进,将来更不容我们懈怠。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我们要永远牢记历史,更应奋发图强。我想这才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如今的我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很荣幸我能接过传承红色精神的接力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