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元宵佳节,2月13日深夜,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在石渠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打响。面对一名高危孕产妇突发胎儿宫内窘迫的危急情况,一支完全由本地医护组成的团队临危不乱、果断决策,仅用35分钟成功完成紧急剖宫产手术,母婴平安!这不仅是该院由本土医护独立完成的高危孕产妇抢救手术,更标志着历年来援助医疗帮扶计划结出硕果,也是石渠县医德医风医技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成果。一支“带不走”的高原医疗铁军正在崛起!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面对复杂病例,本地医护团队常因经验缺乏而信心不足,随着国家医疗援助计划的深化,一批来自内地的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专家扎根高原,以“师带徒”模式开展系统性帮扶。从胎心监护图谱判读到紧急剖宫产流程演练,从产程管理规范到多学科协作机制,援助医师们倾囊相授,将先进技术化为可落地的高原救治方案。
“过去我们总习惯等老师拍板,现在敢自己冲上一线了!”代班负责人杨冬感慨道。这场深夜急救中,正是她和团队第一时间识别胎心异常、规范启动宫内复苏,并在上级指导下完成关键决策,全程展现了本土医护对危急重症救治流程的熟练掌握。
“胎心骤升,立即终止妊娠!”当夜凌晨2点50分,面对胎心飙升至194次/分的险情,值班团队迅速响应:主刀医师毛尔莫、雍香精准切开子宫,麻醉医师次尔拥珍全程护航生命体征,儿科医师吉克七日无缝衔接新生儿复苏……没有慌乱,没有迟疑,每个环节都印刻着一年来200余场模拟演练的肌肉记忆,曾经面对复杂病例时的手足无措,化作手术台上的镇定自若。从依赖到独立,从青涩到成熟,这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医师,用扎实的技术、无畏的担当,在雪域高原书写了“医者成长”的最美篇章——他们不仅是技术传承的受益者,更是高原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当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高原夜空,手术室外患者家属用藏语激动地说到: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这么好的救治,我的孩子活下来了!”这一刻,所有参与帮扶的援助医师播下的种子,终于在这片海拔4500米的土地上绽放出生机。
从“跟着做”到“独立做”,从“不敢想”到“敢担当”,被大雪覆盖的牦牛帐篷与新生儿第一声啼哭见证了这场深夜的生命接力。
石渠县卫健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