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3月20日

用心用情谱写民生保障新篇章

甘孜民政这五年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蔡磊深入甘孜县老年养护院调研。

省民政厅厅长蒋丽英出席在康定市召开的全省儿童福利系统半年工作分析暨机构赋能提升行动推进会议并讲话。

州委副书记、州长冯发贵到甘孜县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州委书记沈阳到州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儿童共度除夕。

◎州民政局 文/图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奋进路上的足迹......

2020年以来,甘孜民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要求,立足“三基”主责主业,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系统谋划、分类施策,着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政答卷。全州民政工作得到原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充分肯定,州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机关、全省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先进集体、全州慈善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等荣誉18项,民政职工受到国家、省(部)、州表彰49人次,民政综合考核评估首次跻身全省先进等次,首次承办了全省儿童福利工作现场会,得到省民政厅高度肯定。

1基本保障兜得更牢更实

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将城乡低保从590元/月、390元/月提升至788元/月、580元/月,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从767元/月、507元/月提升至1025元/月、754元/月,救助标准实现“十连增”。

2022年5月,制定《甘孜州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审核把关、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等机制,推动2540个基层党组织全面参与社会救助受理、审核、确认,8.7万余名党员干部全覆盖结对联系困难群众。在全省率先成功办理1例最低生活保障“异地通办”,雅安籍84岁老人李怀勋在我州雅江县享受城市低保。

2022年8月,创新出台《甘孜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民生保”工作实施方案》,2024年6月制发《持续推进“民生保”工作实施方案》,州县财政投入4508.16万元,累计促进36.5万户群众投保,已为2407户投保群众理赔4264.77万元,有力防范群众因灾、因病、因意外伤害返贫致贫风险。

2024年12月,创新出台《甘孜州关心爱护失能人员八条措施》,州县(市)每年统筹1100余万元财政资金,对失能人员每人每月发放150元特殊生活补贴;在州慈善总会设立300万元失能人员关爱基金,提供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五年来,全州民政系统铆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干劲,扩点拓面,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综合高效的“大救助”格局,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累计兑现各类保障资金30多亿元,兜住兜准兜牢了17.7万“老、小、弱、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一批”任务,推动3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兜底脱贫,对19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开展临时救助8万人次,发放救助金8091.09万元。在社会救助中全过程落实州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进寺庙”实践行动要求,不间断加强困难群众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持续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2基本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婚丧嫁娶历来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免不了“讲排场、挣面子”,造成相互攀比和铺张浪费现象。2021年以来,州民政局以社会事务领域改革创新为切入口,纵深推进“红事”“白事”改革,努力把群众的“心头事”办成“暖心事”。

2023年5月20日恰逢周六,但康定市办证大厅婚姻登记处却异常“火爆”,等候登记的情侣排成了长龙……据统计,仅“5·20”当日,全州18个婚姻登记处有149对新人通过预约,成功领到结婚证。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选择“数字吉日”登记结婚越来越受年轻人追捧,但有时会撞到公休日、节假日,给登记造成不便。针对群众特殊需求,2023年3月,州民政局在全省率先推出婚姻登记A/B岗、周末和节假日预约办理等制度,有效解决了非工作日不能登记的难题,累计办理预约婚姻登记430件,“为爱加班不打烊”获得了群众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3月,州民政局出台了《甘孜州婚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康定、九龙等县(市)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将婚俗新风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辐射带动群众自觉反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为了增加婚姻登记的仪式感、纪念性,2024年州民政局还和康定市民政局联动发力,在康定市情歌公园广场精心打造融藏民族文化和情歌文化于一体的婚登场景,全州首个公园式婚姻登记服务点扮靓康定。

“以前,康定城区群众治丧都是在街边搭棚,又冷又不方便,还影响交通,行人也有忌讳。现在都到州殡仪馆集中办,大家也方便,丧事支出也减少了!”......

2023年5月,针对康定城区沿袭几十年占用城市街道、公共区域等搭设灵棚、停放遗体、摆席待客进行治丧的民生“痛点”,州民政局主动作为,联合康定市协同发力,强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州县(市)联动、抓住关键、疏堵结合的办法,大力倡导殡仪馆集中治丧文明风尚,将建成即闲置10年之久的州殡仪馆综合楼和悼念厅进行改造升级,为治丧群众提供餐饮、住宿、治丧一体服务。两年来,到州殡仪馆参加集中治丧和悼念活动群众达3万余人次,康定城区再无一例沿街治丧行为,群众殡葬事务支出从原来的租帐篷2000元/天减少至现在的悼念厅720元/天,既大幅减轻了群众负担,又推动康定城市形象提升,还高效盘活了闲置资源,促进了文明治丧习俗养成。

五年来,全州民政系统铆足“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闯劲,立靶破题,聚焦婚登靠前服务,在石渠、白玉、德格等5县(市)设置片区婚姻登记点6处,组建婚登流动服务队“送服务上门”,有效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远距离办证奔波难题。推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在每年“5·20”“七夕”等节点,开展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14场次,邀请金婚夫妇等为新人颁证,让婚姻登记变得更有仪式感、更加贴心暖心,累计办理婚姻登记5.78万对。深化殡葬改革,将5年不能落地的丹巴殡仪馆项目调整到九龙并建成投用,先后投入3379.4万元,建成炉霍县骨灰存放堂、殡仪馆和集中安葬点维修改造等项目,配备殡仪设施36台(套),殡葬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推行绿色惠民殡葬提标扩面,为1941名逝者家属补贴费用130.9万元。

3社会福利更加普惠可及

2022年12月,制定《甘孜州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生活养育金管理暂行办法》,变机构统筹管理为“一卡通”个人管理,实施2年来,儿童社保卡上存款达211.23万元,儿童理财意识更强、生活底气更足。

2023年3月,总投资1.1亿元建成的全州首个标准化养老机构——泸定老年养护院项目正式投运,规划床位300张,示范带动全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2023年5月,出台《甘孜州进一步关心爱护孤儿二十条措施》,全方位构建孤儿保障政策体系,实施孤儿毕业后过渡安置补贴、住房保障、就业帮扶、创业扶持等系列后扶政策,为193名成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过渡安置补贴38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保障住房92套,实现了孤儿步入社会后住有所居、业有所就、心有所安。

2023年9月,出台《甘孜州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州委书记沈阳、州长冯发贵带头结对孤儿,带动州县(市)领导干部全覆盖结对39714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

2023年11月,全州首个“老年食堂”在康定市炉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投运,推动了养老助餐在民族地区破冰前行。

2024年4月,出台《甘孜藏族自治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因地制宜落实3大类30项基本养老服务事项,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机制,让全州12.59万老年人乐享幸福美满晚年。

五年来,全州民政系统铆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超常付出,先后投入2400万元打造6个县级未成年人保护阵地,链接各类资金370万元,在州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立全州首个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点,打造全省首个集养教娱智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综合体;成功举办“感恩新时代·同心护未来”文艺汇演,推动形成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儿童福利工作格局。抓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排查,将1331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政策保障范围,每年发放2000多万元基本生活养育金。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项目,发放助医助学金1532.55万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组建老龄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实施“蜀适幸福食光”老年助餐行动,相继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1个、老年助餐点位17个;撤并“远小散”农村敬老院12所、对22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建成州县(市)老年大学(学校)19所,为12.54万困难、高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实现有序提高。逐年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发放补贴1.38亿元。实施“晚晴行动”“康辅工程”“索玛花开”等项目,为2103名困难残疾患者免费装配辅具2516个,为8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4基层治理更加优质高效

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五年来,州民政局始终把社会治理作为“底板”工程,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全面实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多管齐下调减乡村数量、调优空间布局、补充基础设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服务效能、盘活沉睡资源,全州325个乡镇(街道)调减至289个,2679个建制村调减至2181个,66个社区调优至70个,有效激发了镇村(社区)活力。稳慎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划分乡镇片区75个,设立中心镇76个、副中心镇18个,重塑了乡村经济和治理格局。圆满承办第八届“四省区三州三市”共建平安友好边界暨民政工作研讨会议,深化推动睦邻地区民政工作交流协作。牵头完成十一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参选率和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均创新高,“一肩挑”达96.8%。

五年来,全州民政系统铆足“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久久为功,推动实现州县(市)社会组织孵化场所全覆盖,孵化登记社会组织486个,成立志愿者服务队707支,开展社工培训2100余人次,全州持证社工从2020年的不足10人提升到2024年末的1500多人,打击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45家,首次开展州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评定3A级以上社会组织8个。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链接发动54家州内外社会组织筹集1346.39万元参与乡村振兴。指导91个村开展基层群众自治试点,投入2322万元建成13个社区补短提能和38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项目。稳慎推进区划地名管理,联检6条省市(州)和32条县(市)内界线7084公里,收集整理红色地名故事156个,泸定桥、贡嘎山、德格印经院等8处地名纳入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西出炉关》等4集甘孜地名文化纪录片在四川文旅频道播出。

5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重建后的新房子结实又宽敞,水电等设施齐全,住着特别踏实,我们很开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爱心人士!”2023年8月31日,家住泸定县南头村的梁才玉搬进“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的新家、兴高采烈地迎接客人......

2022年“9·5”泸定地震发生后,州民政局第一时间发动州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发布捐赠公告,汇聚起强大慈善力量,接收捐款达3.34亿元,争取到省慈捐赠资金9.02亿元,累计投入12.36亿元支持71个灾后重建项目,极大解决了重建资金筹措难题,助力灾区重建家园跑出“加速度”。

五年来,全州民政系统铆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钻劲,孵化登记慈善组织19家,较2020年初增长111%,慈善捐赠近4亿元,累计实施慈善项目100多个,惠及群众30余万人。销售福利彩票4.5亿元,筹集公益金1.3亿元,大力实施“福彩助学”等项目助力民生改善。推动出台《关于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填补了民族地区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空白,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协同、人人参与的“大慈善”格局。召开全州首次慈善发展大会,集中表扬慈善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37个,广泛凝聚起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助推全州共同富裕的共识。创新设立“民生济困”“秀文助困”基金,接收捐赠3246.93万元,为推动全州民生改善注入慈善活力,“巴塘离休干部王秀文慈心善举”首次走上四川电视荧屏。

6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全州民政系统铆足“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巧劲,刚柔并济,全方位织密民政领域安全生产“防护网”,制发《甘孜州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九条措施》,不断夯实安全基础。锻造项目建设“硬支撑”,制发《甘孜州民政项目管理办法》,推动项目管理从“论证、可研、立项、申报、实施、监管、使用”全过程闭环管理,丹巴县老年福利中心、泸定老年养护院等一大批民生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规模适用、层次清晰、布局优化、适度超前”的民政基础服务设施体系。着力提升民政工作“软实力”,制发《甘孜州民政局机关“一强两转三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开办民政业务“微课堂”,推动民政干部铸魂提能增智。制定《甘孜州民政干部十条规定》《直属事业单位管理办法》,实施思想政治提升、作风整顿、能力提升三大行动,推行目标绩效考核积分制管理和重点工作综合评估,民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精气神全面提振,夯实了民政工作攻坚破难基础。

帆扬风正劲,春和万物兴。展望未来,全州民政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时代民政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谱写甘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甘孜建设中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