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建设期间,1号引水隧洞下游连续发生3次大规模突泥涌水,累计涌水量接近200万立方米,突泥量达2.55万立方米,泥水混合的涌渣在隧洞内蔓延长达1200米。面对挑战,项目团队与建设、设计单位反复沟通、综合考量,在权衡多种方案后,最终决定引水隧洞向山外侧改线,降低开挖风险,提高隧洞运行安全性。改线段围岩为高岭土化蚀变岩,且极度破碎,遇水后会迅速崩解,属于突泥涌水特级风险段落。建设者通过引入新材料、新工艺,强化超前探测与开挖支护措施,增强岩体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质量。
为精准掌握掌子面前方围岩实际情况,有效规避施工风险,建设者综合运用地质雷达、TRT、瞬变电磁法、大地电磁法、超前探孔以及地质CT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从不同维度对围岩岩性、强度、完整度、含水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探测,同时排查是否存在溶洞、暗河、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并精确确定其位置与规模。
在支护作业环节,建设者采用封闭快、早期强度高的纳米喷混凝土工艺进行喷锚,增强了初期支护效果;选用经济性好、工艺简单的NPR锚索加强径向支护强度,稳固了围岩;通过径向注浆预固结、钢管桩锁脚等一系列加固措施,全面提升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大幅降低了突泥涌水和软岩大变形的风险,确保隧洞安全贯通。
硬梁包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超51.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5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7.1万吨,将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赵桂军 张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