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那年,高考成绩揭晓:664分!那一刻,荣耀与目光仿佛都聚焦在李欣一人身上。班主任告诉她,按照她这个成绩,是可以选择985、211大学的热门专业的。然而,当李欣在填报志愿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农学专业,周围的人无不大跌眼镜。
“欣啊,你这是何苦呢?学医、学法、学金融,将来哪个不是好出路?”亲戚们纷纷劝说,就连一向支持她的父母也面露难色,母亲更是偷偷抹泪,担忧女儿的未来。“你从小在县城长大,你会种地吗?”“不会。”李欣却坚定地说:“正因为不会,所以才要学呀!你不种,我不种,将来那么大片土地谁来种?我喜欢土地,喜欢种植,我相信通过科技的力量,农业也能有更辉煌的明天。”
大学四年,她一头扎进农学的海洋,探索着如何让作物少生虫害、产量更高。大三假期,她回到家乡的田间地头,承包了一块地,搞起了自己的实验园。她带着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准备实验新学到的农学技术。她计划改良土壤结构,引入智能灌溉系统,并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然而,当村民们看到她穿着工作服,拿着各种测量工具在田间忙碌时,却并不太看好她。
“高科技的东西,咱们这小地方用得上吗?”
“种地就得靠天吃饭,老祖宗的办法错不了。”
村民们习惯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对于李欣的“新奇玩意儿”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种地就是种地,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技术。甚至有几位老农直接找到李欣,语重心长地劝她:“欣丫头,别折腾了,老老实实按咱的老办法来,老天爷不会亏待你的。”
她试图向村民们解释新技术的好处,如何能够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产量,但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她的声音显得微弱。每当夜幕降临,李欣独自坐在果园边,凝视着星空,心中充满了挣扎。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每当想到那片等待丰收的土地,那份对农业的热爱便重新燃起。
那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虫害爆发。传统种植方法下的石榴园损失惨重,而李欣的实验园,由于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损失相对较小。村民们开始注意到了她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李欣的石榴树上挂满了圆滚滚的石榴,而自己的果园却遭受了严重损失时,他们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和好奇。
“欣丫头,你那是什么招数?教教我们吧。”
李欣没有拒绝,热情地邀请村民们走进果园。为了让村民更快上手,还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她的果园管理,向他们展示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改善土壤,如何识别和预防病虫害。慢慢地,村民们开始接受并尝试李欣的方法,他们惊讶地发现,新技术不仅能省力、省钱,还能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大学毕业,当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留在繁华都市,追求高薪职业时,李欣却带着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她面对父母的失望,只说了一句:“给我几年时间,我会证明给你们看。”
于是,这片小小的果园成了李欣的梦想实验室。她改良土质,引进优质石榴品种,利用物联网监测生长环境,甚至开发了一套病虫害预警系统。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襟,太阳晒黑了她的皮肤,但她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当第一季石榴挂果,那红艳艳的颜色如同她对未来的憧憬,热烈而充满希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李欣看到了农产品销售的新途径。她开始尝试农产品直播,用镜头记录下石榴从开花到结果的每一个细节,讲述自己与土地的故事。起初,直播间里寥寥几人,但她坚持每天分享,渐渐地,观众被这份执着和真诚打动,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村民们也加入李欣的直播,建立起自己的直播团队,共同探索互联网销售之路。
“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石榴,每一颗都凝聚着汗水和阳光的味道。”在直播中,李欣手捧着一颗硕大的石榴,笑得无比灿烂。屏幕前的观众被这份朴实的情感吸引,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从国内到国外,李欣的石榴不仅进了食客口中,还进了他们的心中。
如今,李欣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富裕。她也如同那石榴一般,从青涩走向成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