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一场覆盖法治建设、安全生产、民族团结、民生保障的综合性普法活动在乡城县白依乡展开。当地通过“宣讲+案例+互动”的形式,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有效提升群众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
在乡政府院坝,白依乡法治宣传团、县人社局劳动仲裁委员会、县信访局等部门负责人与200余名村民围坐交流。活动聚焦四大民生关切,通过“法治套餐”形式将政策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土话”。
“爱国不是口号,是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的具体行动。”宣讲员结合村民采集虫草时主动避让生态保护区、商户诚信经营等身边事例,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实践要求。白依乡副乡长泽仁多吉说,培育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需要每个村民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动,把诚信品德体现在公平交易中。
触目惊心的火灾现场照片引发阵阵叹息。应急管理干事通报了森林火灾和民房火灾警示案例,通过案例直观展示违规用火的严重后果。“发现隐患立即用‘甘快传’微信小程序上报,既能保护家园还能获得奖励。”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操作流程,并解读举报奖励机制。截至目前,该乡已配备智能巡护终端26部,构建起“人防+技防”的立体防控体系。
“在省、州、县的高位推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下,白依乡交界地界资源利用纠纷成功调处,但持续巩固和谐边界任重道远。”通过展示身边的成功调解草场纠纷案例,宣讲团详解《川滇交界资源利用纠纷调处协议》要点。“就像酥油茶离不开盐巴,边界和谐需要双方共同守护。”村民代表丹巴在分享体会时,用藏族谚语道出群众心声。近年来,该乡通过建立联调机制,化解跨界纠纷3起。
“外出务工要签好劳动合同书、工资确认书、维权告知书‘三书’。”劳动仲裁员扎西尼玛讲解农民工讨薪成功案例时,特别讲解关键证据收集技巧。针对当前全乡年均劳务输出1200人次的现状,该县人社局同步开通“网上调解”,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实时法律咨询。活动现场发放的《务工维权指南》中,调解联系电话、服务热线等实用信息被重点标注。
白依乡乡长洛绒次称表示,这种“按需普法”模式将形成长效机制。下一步,将组织宣讲队深入各自然村及远牧点,持续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法治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