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赵文君 戴小河 唐诗凝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精准有效的政策护航民营企业茁壮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2月17日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记者在重庆、江苏、山东等地调研时深切感受到,政府部门持续在政策措施上用力、在服务企业上用心,民营企业聚焦主业加快创新发展,政企“双向奔赴”,营商“软”环境更好助力锻造企业发展“硬”实力。
金融活水托举“小巨人”破浪
“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
走进重庆市天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将芯片送上生产线,经过自动清洗、表面贴装、芯片封装、镜头装联等工序,一颗颗摄像头模组就此诞生。
天实精工于2017年8月投产,专注高端摄像头的研发生产。创业初期,公司租用重庆渝北区政府的过渡厂房,由于缺乏自有资产且利润低,从银行贷款困难重重。
“当时只能选择成本高昂的融资租赁方式维持公司运营。”天实精工副总经理蒋鑫宇回忆说。
2020年,天实精工陷入资金紧张困境。就在公司管理人员焦头烂额之际,渝北区金融办主动上门,送来区政府与多家银行机构合作推出的“上市贷”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纯信用、无抵押信贷服务。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蒋鑫宇说,公司迅速申请了3000万元的“上市贷”,且贷款很快到账。“有了这笔资金,我们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再获提升,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2月底,天实精工账上又多了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这是公司申请的“技改专项贷”,用于更新智能化设备,提升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
“现在的融资环境好了,渠道多了、利率低了。”天实精工财务总监白元生说,公司平均融资成本由2019年的5.3%下降到如今的3%,负债压力大大减轻。
天实精工的进阶之路,折射出当地政府多维联动破解民企融资难题的创新探索:初创期有“科信贷”,成长期有“上市贷”,技改期有专项贷……阶梯式政策为不同成长阶段企业“量体裁衣”,让企业敢投入、敢创新。
金融活水润泽万千民企。政府架桥,纾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堵点,打通银企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力量。
协同创新实现“链”上共创共赢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峰值功率达808W!就在上个月,设立在江苏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研发的210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电池组件,经认证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
“十年磨一剑!我们从2014年开始深入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除了与多所高校合作,还在政府支持下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新一代光伏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合力推动下一代光伏技术变革。”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兴奋地和记者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为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全面提升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这一背景下,2024年3月,在江苏省政府和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光伏产业“链主”的天合光能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并联合产业链相关龙头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瞄准叠层电池产业化进行协同创新。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实现创新全覆盖,政府搭建融合协作平台,引导行业通过联合研发、共享专利,打破‘各自为战’局面,携手走上破除内卷、共创共赢的发展道路。”高纪凡坦言。
“对于天合光能来说,最重要的基因就是研发创新。”高纪凡表示,政府支持、产业协同,让企业更有信心、有底气在前沿技术创新上奋勇向前。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