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4月15日

跨越千里为生命接力

宜宾医疗人才“传帮带”工作队助新龙早产儿重获新生

◎新龙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春寒料峭的川西高原,冷风如刀,割在脸上生疼。然而,在新龙县人民医院的儿科病房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赛正在紧张进行。病房内,一名胎龄仅7个月、现月龄2个月、体重仅2公斤的早产儿,蜷缩在襁褓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已降至50%,微弱的气息让所有人的心都揪成了一团。

危急时刻,来自宜宾市医疗人才“传帮带”工作队的医师王秋霜迅速接诊。她深知,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永远消逝。王秋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依托远程会诊平台,与后方新生儿科专家团队实时连线。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赛就此展开。

“患儿情况危急,需要立即制定救治方案!”屏幕那头,新生儿科专家团队的声音焦急而坚定。经过宜新两地专家连夜研讨,结合患儿特殊情况,一份详细的救治方案迅速出炉:呼吸机支持、抗感染治疗及个体化护理方案。这些新生儿重症救治的前沿技术,通过远程协作精准传递到新龙临床一线。

救治过程中,宜新两地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紧密协作。他们精准调整呼吸参数,努力改善患儿的缺氧状况;严格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防止病情加重;实施精细化营养支持,保障患儿的生长需求。“快看,他的呼吸平稳了!”经过一周的全力救治,患儿的呼吸逐渐平稳,青紫的面色泛起了红晕,体重也开始回升。那一刻,病房内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孩子抓住我手指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得了。”帮扶专家王秋霜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中闪烁着泪光。

然而,患儿病情虽趋稳定,但出院后的生活却依然充满挑战。患儿家庭贫困,无力购置御寒物资,高原的严寒随时可能威胁这个脆弱的小生命。王秋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第一时间在后方工作群发出紧急求助:“急需小月龄婴儿保暖衣物!”消息一经发出,立即激起强力响应。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纷纷行动起来,衣物、奶粉、尿布等物资在72小时内陆续送达新龙。

当王秋霜将柔软的新衣轻轻裹住患儿时,这个曾奄奄一息的小生命,在温暖中安然入睡。“衣物虽轻,却守护着生命的温暖。”新龙县人民医院护士安棕感慨道。这一番言辞,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如今,这位患儿已成功治愈出院,带着家人的祝福和新生的希望,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场跨越千里的“传帮带”爱心接力,本质上是“传帮带”模式的立体化实践,更体现了“传帮带”中“帮发展”的深层内涵。从“单次急救”向“能力建设”转变,从医疗技术援助拓展到全方位人才培养,后方医院通过远程会诊不仅为高原医护提供“传技术”支持,更在生活关怀、资源调配等多维度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这种全方位的帮扶,让新龙县人民医院在面对类似危急情况时,能够迅速获得后方专家的技术支持,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救治时间。宜宾医疗人才“组团式”“传帮带”工作队计划通过定期培训、远程指导等方式,帮助新龙医护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水平,筑牢新龙医疗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宜宾与新龙的医护人员正用专业素养与真挚爱心,续写着更多的生命奇迹。他们用行动证明,医疗“传帮带”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希望的播种;不仅是单次的救助,更是长效的帮扶。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他们正用爱与责任,为高原上的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