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色达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为民、科学利用,通过打造高原“森林碳库”,把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与挖掘金山银山“价值”同步推进,走出一条优生态、聚资源、兴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转换。
该县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组织开展全民种草周、全民植树等活动,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15万亩、人工种草15万亩,修复退化草地湿地、鼠虫害地21.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万亩。引进顺丰公益、中金公益投入资金3300万元,建成“碳中和林”7580亩,栽植云杉100.96万株,成活率达到90%,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956吨,可产生5.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量。探索“碳汇+生态司法”机制,办理认购碳汇修复生态环境案件31件28人,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林地、滥砍滥伐行为5起,投入24.1万元将公益林、商品林290.98万亩林地纳入森林保险。实施林地有害生物监测4.4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率、防治率和监测率均达100%,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3%以内。制定实施《色达县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六个挂钩”工作机制》并在全国推广,常态化涉林草资源案件执法检查,累计查处涉林草案件13起。设立林长203名、生态护林员1504名巡护,连续5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降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