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4月25日

稻城余杭两地政协共赴书香之约

书写山海协作新篇章

稻城活动现场。

◎杨森 文/图

4月22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四川稻城县与浙江余杭区政协以“云端连线”共同开启浙里·甘孜“共筑山海情·千里飘书香”“世界读书日”联谊活动之《“石”遇余杭·“玉”见稻城》序幕。跨越3000米海拔,两地以书为媒、以文化为桥,在“石”与“玉”的千年对话中,奏响“山海同频、文明共鉴”的协作乐章。

文明对话 从石器玉琮到非遗匠心,千年文脉在此交融

活动在稻城《吉祥颂歌》与余杭竹笛演奏《缘》的双向奔赴中拉开序幕。雪域赞歌与江南笛韵穿越时空,勾勒出两地文化交融的诗意图景。稻城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斯朗娜姆表示,“近年来,稻城县政协通过‘书香政协’建设,委员们的履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助推了全社会对读书的热爱与追求。现在,我们再次与余杭区政协举办‘石’遇余杭·‘玉’见稻城书香联谊活动,正是两地文化交流、协作共兴的生动体现。我们坚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浙江与甘孜携手并肩,通过不同形式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更加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书写出‘同心同行、共富共美’的崭新篇章。”

在“溯古寻源话交融”环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揭秘皮洛遗址,讲述古人类在青藏高原的生存智慧;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则解码良渚玉琮的礼制密码,展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深邃。两地政协委员朗诵的《石器与玉琮的对话》,更以艺术形式演绎“石斧劈开蒙昧、玉琮镌刻文明”的时空交响,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非遗技艺展示环节成为另一大亮点,稻城阿西土陶传承人现场演示黑陶制作,展现雪域高原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坚守;余杭纸伞匠人则以细腻工艺呈现江南雅韵,两地非遗交相辉映,共同诠释“匠心同辉”的文化传承。

山海同心

从书香政协到乡村振兴,协作成果映照共富愿景

活动紧扣“书香政协”建设主线,凸显政协委员履职担当。稻城县政协分享《大美甘孜・乡村记忆》村史丛书编撰成果,老委员洛绒汪堆通过《亚丁村史》的分享,讲述雪山脚下的亚丁村从解放前、民主改革时期、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的华丽变迁;余杭区政协委员曹鹏带来《脑机接口:从科幻到现实》的科技分享,展现“浙江经济第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动能。两地以“史料”与“科技”为两翼,书写“高原村落”与“创新高地”的发展对话。

余杭区政协主席沈昱表示,“近年来,余杭与稻城按照浙江援川五张金名片要求,围绕‘稻城所需,余杭所能,相互携手,共同前行’原则,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将继续深化山海协作,共同书写两地政协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让余杭与稻城的友谊之花在书香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展望未来

以文化赋能协作,让书香浸润山海情谊

活动尾声,两地政协委员共同朗诵《这里是中国 当稻城遇见余杭》,在“这里是中国:当余杭遇上稻城,一切皆有可能,生活年年有余”的诗句中,传递对两地未来的美好期许。

此次联谊活动不仅是一次书香盛宴,更是浙甘协作的生动缩影。据悉,近年来两地政协通过“书香政协”建设,累计开展不同形式跨区域交流交融10余次。自余杭区与稻城县结对开展对口帮扶以来,两地已落地20余个“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项目,为稻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以书为媒的文明对话,正是从经济协作到文化共振的深度升级,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当每个“三交”项目都成为民族团结的种子,当每次文化对话都化作心灵相通的纽带,我们终将在共同团结奋斗中,书写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篇章,为新时代对口支援注入更深厚的精神力量。

当两地的自然风光在屏幕上交汇,当青稞田的故事与科技书页的墨香在空中交融,浙里・甘孜的“书香政协”实践,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最好的协作,是文化的相知;再远的距离,因书香而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