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华
上里、新添、严道、清溪、九襄、宜东、磨西、新兴……古道的古镇,过去因茶而生,因茶而兴,也因茶有了讲不完的往昔故事和道不尽的情深意切。
这些从雅安始发的茶马古道上的古镇,曾经发挥着驿站的重要作用,留下了大量与古道相关的历史人文遗迹。
新添:老茶路上的“新”驿站
无论是果亲王,还是黄懋材、刘曼卿,他们都曾经过雅安,走“大路茶”的路线,翻越大相岭、飞越岭到泸定,再经康定进入西藏。在他们的笔下,雅安到康定这条艰辛的茶路,有着相似的“面孔”。
如今大部分游客走的是G318线,与以前经二郎山到泸定“小路茶”路线大致重合。随着G4218雅安至康定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昨天的崎岖山路,今天已变成穿云破雾的坦途。
从雅安市区出发,沿着G5京昆高速公路一路西行30多公里,便是大相岭脚下的荥经县,这里曾是秦汉严道县(郡)旧治,也是川藏茶马古道的重镇,古道遗址依稀可寻。
荥经县东北十余里外,便是新添古镇。“新添”之名,来源于当地旧名——新添站,传说当年有皇帝曾逗留于此,专设新驿站,由于是新增的,所以叫新添驿。不过遍查历史典籍,没发现有哪位皇帝曾经来过此处驿站,只有雍正皇帝的弟弟允礼(果亲王)来过这里。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雍正皇帝派遣其弟果亲王允礼入川进藏。他沿八步石、观音堡,翻越飞龙关,但见四周“雾霭四塞,咫尺不辨人马”。云雾散去之后,大山林立,道路险峻。于是,果亲王在《西藏日记》中为这个扼守要道咽喉的险要关口——飞龙关,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飞龙关下来,迎接果亲王的,就是新添古镇。新添驿站最早的地名记载,见于清嘉庆《四川通志》上所载,荥经县“新添站堡,在县东二十里”。
其实,在果亲王驾临新添古镇之前,该地就已经非常繁华。它曾经是川茶出川进藏的第一站,是川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以前运输茶叶前往康巴的商旅背夫,都得由此而过,人来人往,住店吃饭,新添镇也就兴旺了起来。往来客商,若是到不了县城,就会在这里歇脚。“新添站”设立后,出现了十余家旅(马)店,有兴盛店、兴发店、复兴店、德盛店、荥华店等。
如今的新添古镇依然完好保存着当年茶马驿站的格局,在一条数百米长的街道上,数十家传统客栈和古老的杂货铺遗存,在古街上都可以找到昔日的影子。
经过岁月的风雨变迁,古镇的繁华不再。陈旧的木门、平整的石板路,无声地诉说着新添村的古旧与沧桑。幸运的是,老街的传统格局和老建筑较好地保存了下来。
漫步在古镇的青石板上,就像时光倒流。街道两旁招牌上的字在阳光下显得孤寂,古老建筑横梁上的雕花精美依旧,墙上的福字渐渐褪去当初的颜色。但从这些建筑上精美的图案和巨大的空间中,依然仍能感受古镇当年的繁荣。
在老街正中,还有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木结构戏台。旧时,每逢节庆或当地人婚丧娶嫁,戏台就会演大戏,敲锣打鼓,让热闹的乡场更加喧嚣。如今往日的喧嚣热闹早已不见踪影,戏台变成村民晒谷、老人乘凉和小童嬉戏的场所。如果碰巧遇上婚丧娶嫁,这里就会摆坝坝宴、流水席,随来随吃,热闹非凡。
古镇斑驳的围墙、古老的杉树、残旧的村道、古朴的石缸,犹如耄耋老人,历尽人间风雨,在岁月更替中,无声地守望着世代的居民。
出村不远处,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川藏经济协作藏茶产业园区,专门生产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