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开始返青的5月,正是高原采集虫草的季节。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摩托车轰鸣声,巴塘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虫草采集热潮。在各个虫草主产区,农牧民群众如约而至,开启“黄金采集季”。而跟随他们的,还有一支支流动的红色服务队伍,将党的关怀、法治温度、生态理念融入采挖一线,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周期的民生保障网。
在虫草采集点,鲜红的党旗与雪山交相辉映。地巫镇、甲英镇、拉哇乡等各乡镇相继成立临时党支部,整合乡镇干部、民警、医护人员等力量组建“红色轻骑伴护队”。随身携带法宣科普手册、配备高原急救包,将政策宣讲、应急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看到党旗就安心了,感觉心里有了依靠!”牧民扎西在采集点帐篷前感慨地说。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与群众同吃同住,疏通道路、调解纠纷,甚至帮村民修理摩托车,让采集群众感受到“身边有组织、困难有人帮”。
“以前采集时大家难免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现在网格员一来,双方都服气。”群众洛绒次仁说。针对牧民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特点,该县推行“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指挥系统,各乡镇以流动网格“伴随式”服务,把防火、防雷、防地质灾害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带到群众身边,将矛盾纠纷排查、生态巡查、安全宣教等职能融入日常,实现“小事不出帐篷、大事不出采集点”。
“火种不上山、垃圾不留坡,守护好虫草山的绿色,就是守护我们的金饭碗。”采集点上,群众格绒扎西一边示范环保采挖技巧,一边叮嘱年轻人。在虫草采集期,巴塘县严格推行“双承诺”制度,各采集区严格落实“双承诺”制度,采集群众入山前签订《巴塘县2025年虫草采挖期森林草原防灭火个人承诺书》和《虫草采集管理承诺书》。同时,各乡镇进一步加大巡逻,结合典型案例,向群众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采集禁令,倡导科学利用与保护并重的理念。
从摩托轰鸣的采集前线,到炊烟袅袅的帐篷营地,巴塘用“伴随式服务”书写着新时代高原治理答卷,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上,金色产业与绿色生态相映生辉,党群“连心桥”越筑越牢。
巴塘县融媒体中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