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5月09日

书香作伴

◎陈秀梅

小时候,我经常热切地做着一个梦——开一家小书店,一眼望去,满眼是书。

那时上小学,学校没有图书室,可能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人们更多地去追求温饱,对精神上的需求也不多,一个区(大河边区政府所在地)连一个旧书摊也没有。就算有书摊,因为家贫,也买不起书。对书的渴望,就像一个在饥寒交迫中的人渴望一捧炉火,或者一碗热粥那样。

每天放学,我穿过半条街再绕路回到家里。渴望穿过街头,不是为了路边香甜的棒棒糖、棉花糖、冰棍…… 而是为了路过农村信用社,因为,每天他们会清理垃圾,将旧书废报扔进门口的大垃圾桶。

垃圾桶里的旧书多是《半月谈》,还有一些报纸。有一天,我翻过这些平常的旧书,一本旧杂志赫然夹在中间,它异常破旧,连封面也没有,依稀能看见《今古传奇》的字样。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坐在信用社门口长满青苔的过道上,读了起来,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才蓦然惊觉,匆匆赶回家去。

母亲还在地里干活,我将马厩里的那匹黄色的小马驹牵到一条小水沟边吃草。每天我放学的任务就是牵着它,喂饱它。到了沟边,我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拿着那本杂志,让马儿悠然吃草,我则蹲在旁边,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还记得那本杂志连载着张恨水的章回体小说《北雁南飞》。当看到李小秋随部队即将开拔,而姚春华却在跑来送别他的路上……那路那么长,直到李小秋挥动告别的双手隐没在茫茫的江边……

“看!马儿嘴边的草都吃光了,都不知道给马换一个地方?”母亲扛着锄头出现我在面前。

那本杂志我没有看见连载到结尾,遗憾了很久。后来一有机会,我就找到《北雁南飞》,一口气读完。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小秋的爱情悲剧让我唏嘘不已。现在想来,那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描写,在我的心里悄悄埋下了江南的唯美种子,以至于后来读到描写江南的古诗词,总要想起《北雁南飞》,以至于旅行的目的地,永远在心中藏着一个叫“三湖”的晚清江南小镇。

接下来的日子,我还在农村信用社的垃圾桶里翻出了很多本《故事会》。放学写完作业,我就躲在房间里读,母亲喊吃饭,我心不在焉地坐在桌边,胡乱扒拉几口,又回到房间继续读,直到暮色四合。

山村的夜,无边无际,偶尔从空旷处传来几声狗吠。《故事会》也安静地躺在我怀里,让我心怀欢喜,沉沉睡去。早晨醒来,怀里的书还散发着温热而亲切的气息。

得知村子里有个小伙伴家藏有书,偶然发现的“新大陆”让我抑制不住激动。小伙伴的父亲是我叫“汪幺伯”的人,得知我的来意后,他慷慨地从怀里掏出钥匙,郑重其事地打开一口大红色的油漆木箱,一本本厚厚的书整齐地躺在箱子里。

我选了《水浒传》,征得同意后,带回家看。后来,俄陆续看完了汪幺伯箱子里的书。

上了师范学校以后,我成了学校图书室和校门口租书店的常客。图书室每周五下午开放,管理员是我们班的生物老师。那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老师,每次上完生物课,我总是抢着帮忙拿仪器,就为了能在图书室多待一会儿。

为了节约每天五毛钱的租金,校门口租来的书,我争取一天看完。厕所里看,晚上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

工作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很偏远的小学。山脚下,鲜水河潺潺流过,学校四周,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周围是重重叠叠的大山。乡政府与学校相隔10公里。乡政府的干部听说我喜欢看书,每逢下村,顺道给我带几本杂志。那些杂志陪伴了我很多清冷的夜晚,在摇曳的烛光下,每一个字都熠熠生辉。因为反复翻看,书页破烂,甚至滴满了蜡油。

后来几年,我丢下书本,胸无大志,一腔颓废。直到 2017 年,重新捧起书来,读林清玄,读丁立梅,读雪小禅……才发现读书是世上第一等好事,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每月,我都会规划出一部分工资买书,买得多的时候,一个月居然入手12本。

朋友圈里有很多文朋诗友。最激动的莫过于收到他们自己著作,并亲笔签名的书籍。

我记得收到第一本别人赠予的书,是我在青海在线文化传媒《青海读书》公众号写了一份《长津湖》荐书稿。那份荐书稿被采用,还获得了执行主编刘志强老师赠予的新书《以心灵的方式记录》。后来陆续收到很多老师赠送的书籍。虽然不是曾经那个火热的年代,一群激情燃烧、热爱文学的青年人,围坐在一个大炕上,一人阅读,大家屏息静气那样的情景,但是收到赠书,也是一件雅事,能认识那么多文朋诗友,又是读书的一大收获。

那年,县委宣传部将我的家庭提名为县级书香家庭,参与州级书香家庭的评选,最终成功获评,获得了奖杯和1500元购书券。当我拿着购书券走进新华书店,那么多的新书仿佛同时散发出油墨的香气。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我,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列书单,他们会专门去采购。收到新华书店通知取书那天,结账时,书款居然超过了1500元购书券的预算,心里却满是愉悦。拎着几大袋书,走在大街上,手里沉重,心里欢喜。

为了安放这么多新书,爱人专门为我定制了大书架。书架被安放在大阳台靠窗的位置,白天光线明亮,夜晚一盏灯也足够。众书各归其位,我也坐拥这一方天地。

有人说,每一本你没读过的书,都是新书。于是我还找到了一些线上二手书市,有事没事都去逛逛,淘一些喜欢的书籍。收到品相好的书自是不亦乐乎,品相不好的,就当自带沧桑感,欣然接受。

如今,我没有实现小时候开书店的梦想,但是随着新旧书籍的不断涌入,一眼望去,真的满眼是书。我相信,坚持读书,则会俗气日消,雅趣渐长,每一个有书香作伴的日子都空明澄澈,如濯,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