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5月13日

夯土声声驻乡愁 白藏房里话共富

乡城县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蹲点调研记(一)

蓝天白云下的乡城白藏房。

◎全媒体记者 肖宵 李娅妮 罗文婕/文 余秋林/图

▽编者按

2023年12月,州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方案,赓即推动乡城县在全国涉藏地区率先启动共同富裕试验县建设。2024年3月,州委印发《支持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政策措施》,从9个方面支持乡城县率先推进共同富裕。2024年4月23日,甘孜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部署大会在乡城县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探路“甘孜共同富裕”的“乡城路径”。

一年来,乡城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党建链”赋能“乡村兴”,一条探索涉藏州县共富路径的路线图日渐清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年来,乡城县在推进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方面集聚了哪些高能级的创新举措?溢出了哪些突破成果?基层群众迈向共同富裕又有何切身感受?近期,甘孜州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一行走进全州首块共同富裕“试验田”,以蹲点方式,近距离多视角观察这场进行中的高质量发展促共富的社会实践。即日起,本报推出《共筑和美乡城 探寻共富密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立夏前后,雪线退守至山脉之巅,硕曲河挟着雪水奔涌;乡城县的河谷坝子间青稞已染上墨绿,与台地上满坡的马先蒿、绿绒蒿组合成“康巴江南四月天”的斑斓色块,为这片“横断山立体田园”添上亮色。

“匠心守艺”留驻乡愁原色

“啊啦嘉莫啦,觉依啊啦哟,觉映噜耶思……”5月8日,在乡城县蹲点采访的记者途经洞松乡,忽闻阵阵悠扬的调子传来;循声而去,只见一栋雏形初显的“藏式民居”前,数十人一边劳作、一边哼歌。

这是当地群众修建“本土建筑”——白藏房时所唱的“劳动号子”。记者闻声望见,五六米高的二层外墙头,一位长相俊朗的中年男子正在“领唱”,歌声十分洪亮;这位康巴汉子名叫丹巴,除了“领唱”身份外,他还是建房团队里的“匠心”、闻名于十里八乡的夯土师。

但见他手持墙杵,立于墙板间的半湿泥土上,双臂伴随小调律动起伏,墙杵得以一次次锤砸向下,间或翻转一侧扁头拍打墙板;同时,脚下辅以配合,调和泥土、踱步踩压;一首歌的时间,就将所在区域的墙土夯实、踏实,不留孔眼和缝隙。

一番合力劳作后,墙泥严丝合缝,剩下的只待交予阳光与时间。祖祖辈辈栖居的白藏房,是乡城人代代传承的心灵家园。千百年来,沙鲁里山南麓汩汩而下的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县城全境,似香巴拉姑娘编织疯装手执的一根捻线,串起河两岸如“白珍珠”般的座座白藏房。

在这片平均海拔2700米的河谷,有人迹之处皆见白藏房。泥土泡制、土墙夯筑、“络腮胡窗”、泥塑灶神、木雕碗柜、“白色灌礼”……一幢幢白藏房的诞生,经由夯土师、泥塑师、木雕师、唐卡师以及石匠、木匠、铁匠、泥瓦匠等各色手艺人的联袂“献艺”共建。

现年53岁的丹巴,是乡城县然乌乡鲁洼村人。这门传承无数代的夯土手艺,他从村上一位老者处习得,“15、6岁起,我就跟着师傅修房子。哪里挖得到好泥巴、咋样泡土黏性强、怎么夯土筑墙牢……我边打下手边请教,几栋白藏房建好后,也就出了师!”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