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5月13日

新龙、理塘、甘孜多方协力齐闯关

共筑生命防护盾

◎宜宾市第七批援新工作队

近日,新龙县医共体总院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宁静,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在此上演。一名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急性出血性休克的患者命悬一线,在这海拔3000米左右的雪域高原,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在多方协作下,通过高效救治体系和过硬急救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再次彰显了“生命至上”的医者使命。

快速反应:多学科协作筑起生命防线

“医生,快救救他!”患者家属焦急的呼喊声划破了急诊科的平静。接诊医师迅速展开初步检查,发现患者脉搏细速、血压仅有70/40mmHg、全身湿冷,已经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情况万分危急,接诊医师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急诊科帮扶专家兰霞医师、消化内科帮扶专家徐骁骑医师与护理帮扶专家吕霜老师迅速从不同岗位抵达现场,“急诊——内科——护理——检验”多方协作机制快速运作起来:护士们动作娴熟地建立双静脉通道,输注平衡盐溶液及胶体液以扩容;医生们精准地泵入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护胃,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检验科人员争分夺秒地紧急合血;此外,吸氧、心电监护……各种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全神贯注,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赛跑。

血源告急:跨区域联动搭建救援之桥

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由于患者急需输入大量O型血液,但县医共体总院的库存O型血不能满足该患者的救治需求,若转院,途中风险极高。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宜宾市医疗人才“组团式”“传帮带”帮扶工作队队长、县人民医院院长(挂职)徐英当机立断,“保障患者生命为重,就地抢救,血源我来协调!”求助电话迅速拨出,电话那头,理塘县医共体总医院潘传亮院长及甘孜县医共体总医院王亚波院长均毫不犹豫地回应:“我们有O型悬浮红细胞,随时可取!”

在高原的深夜里,崎岖的山路上,救护车的鸣笛声一次次划破黑暗,救护车载着生命的希望,在取血及送血的生命通道上争分夺秒地疾驰。

接力救治:医护团队续写高原生命赞歌

经过紧张的取血和送血过程,珍贵的O型悬浮红细胞终于送到了新龙县医共体总院。患者很快被转入内科监护病房,内科医护团队接过救治的接力棒,他们为患者开展输血、止血、护胃、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护等一系列措施,并密切监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患者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晨光中,这场生命接力赛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患者意识恢复,呕血症状得到控制,血压升至100/60mmHg,复查血红蛋白回升至72g/L。“是你们给了我母亲第二次生命,扎西德勒。”患者家属的心声诠释了这场生死救援的温度。

“组团”破局绘蓝图,共谱健康新篇章。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雪域高原,“组团式”“传帮带”对口医疗帮扶不再是抽象的政策术语,而是化作了救护车疾驰的轰鸣、监护仪跳动的曲线、医患相握的双手。这次抢救案例的成功,是对口医疗帮扶工作在甘孜大地上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快速反应、高效联动救治体系的构建解决了基层医院危重患者救治的难题,而跨区域血液调配机制更是有效破解了基层血源短缺的难题,共同铸就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让“生命至上”的誓言在甘孜大地回响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