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忠 叶强平 文/图
近日,在理塘密奇奇高原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库管拉姆曲珍正忙碌地在统计表上填物品清单。虽刚入职不久,但她已逐渐熟悉工作了。
前不久,2024年6月毕业于甘孜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拉姆曲珍紧攥着毕业证书,站在家乡理塘县木拉镇马岩村的山坡上,望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弟妹,心头沉甸甸的。作为家中七口人的顶梁柱之一,她深知自己必须扛起生计的重担,可服务生工作的漂泊不定,让她所学的大学知识成了压在箱底的“遗憾”。
拉姆曲珍是理塘县“雨露计划”的扶持对象之一。这一计划旨在为脱贫家庭子女提供职业技能支持,帮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站稳脚跟。然而,现实的遭遇让拉姆曲珍一度迷茫:她在县城餐馆打工,每天端盘洗碗十个小时,月收入仅勉强糊口。每当深夜收工,她总忍不住翻出课本,摩挲着笔记上记录的大学知识点,眼眶发酸。“学了三年,难道就这样荒废了吗?”她问自己。
这一切,被五粮液安吉物流集团派驻马岩村第一书记彭聪看在眼里。这个从城市扎根高原的驻村干部,一直将村民的冷暖系在心头。在一次雪夜入户走访中,彭聪看到拉姆曲珍蜷缩在厨房里温书。“彭书记,我不想辜负‘雨露计划’的栽培……”姑娘哽咽的话语,让彭聪彻夜难眠。
“要让知识真正变成改变命运的翅膀!”彭聪暗下决心。他翻阅政策文件,发现“雨露计划+”行动正鼓励校企合作实现精准就业 ,便顶着高原反应,拜访县人社局,对接龙头企业。理塘密奇奇高原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起初犹豫:“我们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她一个刚毕业的孩子能行?”彭聪掏出拉姆曲珍的简历和实习证明,目光灼灼:“给这孩子一次机会,她缺的只是一个平台!”
得知消息的拉姆曲珍在面试前做足一切准备,反复模拟着面试现场以降低自己的紧张感,一直训练到深夜。当她穿着借来的正装走进公司,一一回答面试官的问题,面试官们纷纷点头,诚恳的态度和扎实的实习经验终让这个高原姑娘绽放光芒。
在马岩村,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彭聪创新推动的“五粮液·理塘大学生雏鹰计划”已培育11名本土人才 ,而“雨露计划+”行动更源源不断地形成“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链式反应 ,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群众“造血”能力,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