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婕 李娅妮 肖宵/文 余秋林/图
1936年,红二军团翻越海拔4500米的大小雪山,将革命火种播撒在川西高原的乡城县。1989年后,这颗火种已化作党建引领的治理星火,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勾勒出新时代的共富画卷。
自乡城县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以来,一场基层治理创新的同富实践正在生动上演,从然乌乡东尔村的“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到克麦村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从覆盖全域的“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到记录民生温度的“红蓝账本”,这片平均海拔不到3000米的土地,用绣花功夫织就基层治理经纬,连续四年摘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桂冠,文明村寨实现全覆盖,文明乡镇建成率达90%,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乡风淳朴、治理有效的共同富裕之路。
文明积分“兑”出新气象
银发服务“暖”到心坎里
在东尔村一季度一次的“乡风文明积分超市”积分兑换现场,村民们仔细核对自己家的文明积分值后,有序排队进入超市兑换想要的生活用品,村民中则用50个积分兑换了一桶菜籽油。“房前屋后、庭院整洁卫生得1分,年度内有劳动力务工三个月以上得5分!”她笑着向记者介绍超市内挂着的《东尔村“乡风文明积分超市”评分细则》。这样的热闹场景,如今遍布乡城县57个行政村。
“过去大家被动挣工分,现在大家主动挣积分。”中则这句玩笑话,道出东尔村的巨大变化。这份涵盖遵纪守法、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20项指标的评分细则,让乡风文明有了“度量衡”。据然乌乡党委书记罗姣介绍,仅2024年,全乡4个“积分超市”累计兑换积分71600分,兑换生活用品总价值达七万余元。自“积分超市”运营以来,群众积极参与村“两委”组织的活动,落实防火、防汛、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任务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家庭和环境卫生良好率达到90%,家庭矛盾纠纷下降70%,村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比例达90%。
文明新风的涟漪漫过白色藏房,在银发群体中激起温暖回响。面对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众多的现状。然乌乡统筹资金3万余元在东尔村、克麦村和热麦村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点,并组织卫生院、志愿者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宣传、防诈宣传及家风建设等活动。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