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 金麦俄热 李佳璠 文/图
高原晨曦,雪山与草原相接,国旗随风轻扬。甘孜县的村寨路上,一个手持工作簿的身影迎着朝阳前行。青紫的嘴唇是低压缺氧的勋章,泛白的公文包是艰辛付出的奖状。
在平均海拔3400米的甘孜高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守护平安。他们是扎根在离天空最近“泥土里的钢钉”——甘孜县网格员。
双脚丈量网格长度
用双脚丈量着网格的长度,用真心真情拓宽灵魂的深度,高源就是这样一位网格员。“我是甘孜县网格员高源,我是雅安人,2014年我来到甘孜县。这里是高原,我也是高源,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我和这里有着奇妙的缘份。”高源笑着说,“社区工作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又影响重大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为了群众少跑路,我就多跑腿。从事基层政法工作10余年来,我始终以‘五员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开展网格信息全要素采集,始终做到‘四个一百’,出租房走访率、重点人员走访率、事件办结率、每月活跃度均达到100%,全力筑牢小社区、大社会,小网格、大担当这张‘网’。 ”
据统计,高源任职期间累计走访出租房6000余次,上报网格事件累计达5000余条。
三句话调解矛盾纠纷
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白玛桑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跟着牧民学会了用牛粪饼熬酥油茶,也练就了蹲在帐篷前三句话调解矛盾纠纷的本事。
白玛桑珠的日常,要么是走访牧民帐篷,核对户籍信息;要么是蹲在村口,与老人用藏语交谈;要么是手持终端机,及时录入相关数据。他高原红的脸颊笑起来像开裂的核桃,这个被高原烈日狂风打磨出的汉子,把人生走成了等高线——每一圈紧密的轨迹,都围绕着群众冷暖的海拔基准面。
从草原牧场到高山村落,白玛桑珠调处矛盾纠纷案件300余起,涉及金额500余万元。
“都说网格员是‘穿针引线’的人,我从事基层政法工作11年了。我是本地人,会说藏语,跟群众交流没有语言障碍,能更快地帮大家解决问题。”白玛桑珠笑着说。
完美融合严谨与温情
把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矛盾消除在家门口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好的诠释。近年来,经过甘孜县网格化的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不得当而酿成的恶性案件,有力维护了全县的社会稳定。
每一天做好“一日双巡”,及时发现和办理辖区内涉及的安全、治安隐患、城市管理问题、矛盾纠纷,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等都是网格员们每天的日常工作。
县委政法委分管网格工作的负责人郭全丹介绍,高源同志如同行走的“数据云图”,他建立的网格数据库10万余条,走访审核4000余人的数据。这种“针脚式”工作法已成为县委政法委培养新人的标准教材。而白玛桑珠则被群众称为“调解活地图”,他独创的“三步降温工作法”去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1起,涉及金额20万元,他的移动调解室已收到17面锦旗。“他们就像社区治理的‘调解双星’——高源用严谨筑牢基础坐标,白玛桑珠用温度化解矛盾。我们正推广‘高白工作组合模式’,让严谨与温情产生化学反应,培育更多‘全科网格员’。 ”
在甘孜,有282名像高源和白玛桑珠一样的网格员。他们不是英雄,却用平凡的坚守编织出高原最温暖的“平安网”——格桑花开处,皆是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