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紧扣省、州法院“守正创新、拓优增信”“均衡发展、全域共优”主线任务,乡城县人民法院用好“一庭一品”抓手,全面推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全力服务乡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
从“一张网格”迈向“一体覆盖”,该院以“1+3+N”网络全面统筹、整体见效。“1”个载体即利用青德人民法庭现有基础设施为基础,科学谋划建设家事纠纷“一站式”化解中心,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案件审理等全链条服务。“3”级联动即联动县、镇、村三级组织,与妇联、民政、团委、乡(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和村“两委”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N”方协同即联合“五老乡贤”、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建立特邀调解员名册和特邀调解机制,以最优势、最集中资源多元解纷、实质化解。
以“三员联动”支撑“三步解纷”,该院按照“优中选优”原则,组建“三员队伍”,采取“三步工作法”循序而进。由村干、网格员等“家事观察员”开展源头预防,定期排查矛盾隐患,掌握情况底数,进行清单式管理,及时反馈情况;由“和‘枫’润家”家事审判法庭法官主导,邀请“特邀调解员”“心理疏导员”等相关力量参与前端调解,采取“情感疏导+习俗引导+法律释明”举措化解矛盾;对矛盾交织、情况复杂、调解效果不明显的案件,抽选经验丰富的法官,联络妇联、学校、民政等行业领域熟悉社情民意的人民陪审员,组建专业家事审判团队开展终端解纷,用“巡回审判+双语释法”模式就近就快审理。同时,建立家事案件诉前走访、判后回访、困难帮扶“一案三访”制度,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该院以“四心服务”赋能“四治融合”,打造“一专多能、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零距离”上门服务;组成“帐篷法庭”“车载法庭”等于虫草采挖季、旅游旺季,现场受理、调处矛盾纠纷;开通“午间法庭”“周末预约法庭”,解决群众务工、农忙时段参与诉讼的困难;在法庭公示预约电话,进行轮岗响应。通过上述方式,践行为民司法初心,实现便民“暖心”。完善“双语+三步调解法”措施清单和工作机制,在调解过程中邀请当事人子女、父母等亲友共同参与,聚焦赡养纠纷案件增设“时光回顾追溯”环节,对抚养权纠纷实行“子女意愿听证”,充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通过专业“匠心”,充分化解家事矛盾。利用晚间、农闲等时段,在村委会举办“法治夜校”,组织观看教育影片、视频,双语讲解《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实现基层干群“连心”。对调解或判决的家事案件,在结案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间节点上,灵活采取入户、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回访,重点观察家庭关系修复、协议履行等情况,同步建立回访档案,对存在嬗变风险的案件联合妇联、“两所一中心”、村“两委”等稳控处置,严防因案生案,让社会“安心”,真正做到了“一案结”“多案消”“类案治”。
达雪峰 丁斌 杨雨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