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5月16日

浅评《遇见最极致的中国》

◎陈可欣

一、山河并流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世界级大江,它们在云南省自北向南平行运行170多千米。三江并流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这个地区有几条平行的山脉,峡谷深切,山水隔绝,降雨丰富,几乎包含了整个滇西北全部的美景。

由于三江并流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所以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怒江金丝猴、滇金丝猴、高丽贡羚牛和矮岩羊就是《遇见最极致的中国》拍摄的主角。远景、近景、航空飞行视角穿过遮天蔽日的丛林,让我们能近距离观察这些生灵的一举一动,并一览深山河谷。

由影片可以看到,导演的目的是通过记录特殊种属的生灵在极端条件下存活的能力,为我们展示生物带给人类的震撼,并对物种保护进行宣传。因为人类活动频繁,生灵面对前所未有的改变,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物种分化,这些问题困扰着现在的人类,也困扰着居住在这里的原著民。《遇见最极致的中国》让我们有机会一窥三江流域物种的样貌,细致了解这些物种,并深刻认识人类对环境带来的改变。

二、绿色视点

将我们的目光对准那些生灵,镜头下它们和族群一起生活、觅食、游戏,“V”型峡谷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它们在这里组成家庭、迁徙、适应多变的环境,而导演的视角就从微小之处详细叙述这些生物的喜好。

生物对环境变化具有高敏感和高适应性的特点,如果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生物种群的群落成员和分布格局将会发生不可预知的改变。三江并流区域处于西南高山峡谷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地势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在这里,可以看到,怒江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的区别在于,滇金丝猴拥有红嘴唇,个子比怒江金丝猴更大,而滇金丝猴毛色灰白,怒江金丝猴全身则为黑色。相比于怒江金丝猴居住在高山密林中品尝花果美食,滇金丝猴居住在针叶阔叶混交林里,它们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金丝猴,生活相对单调,主食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怒江金丝猴与滇金丝猴同属中国濒危保护动物,它们共同生活在三江并流的狭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繁衍生息,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

在三江并流区,江河的隔绝让这里许多山地都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单元,每逢初夏,无数的高山花卉在雪山绽放,把这里装扮成了神奇的鲜花山谷。许多植物为了适应高海拔寒冷的环境,它们让自己的身体变矮,紧紧贴近地面,在恶劣的气候下装扮自己。杜鹃、雪兔子、红景天,准时开放,为严酷的高山添一抹胭脂。

高黎贡羚牛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喜群居,山水隔绝的环境给高丽贡羚牛带来巨大的挑战,湍急的河流在渡江时会有负伤的危险,而种群的团结一致,则成为羚牛活下去的机会,家族成员的聚集,让这个物种更具有攻击性。

矮岩羊栖息于海拔2400-4600m之间的干热河谷区,江岸更加陡峭,空气炙热、异常荒芜。为了填饱肚子,矮岩羊进化出以仙人掌为食的能力,补充水分后,它们靠着无比的坚韧让种群延续至今。

为了种族繁衍,动物们展现出了惊人的耐性,教育后代,安居乐业,在它们的家族里也有社会行为,通过观察它们的生活,我们会对物种表现出来生命力感到惊奇。它们身上朝阳般的力量穿过峡谷高山,带领后代前往更宽阔的未来。

三、创作思维

透过高黎贡山山巅的石月亮直接俯瞰怒江,三条大江把大地分割成了互不相连的四块,1985年,人们首次从卫星地图上观察到有三条世界级的大江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并行并流而不交汇。这样举世无双的地貌给这里的生灵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冒险。三江并流区域的动植物丰富,因为食谱多样,为这里的生灵提供了生存保障,一些濒危物种也因此得以繁衍壮大。

本片的镜头节奏流畅,配上画面音质,通过动物们的生命力,切入植物镜头,摄制当地生态链,让我们感受到极端条件下,每个生灵密不可分的生活状态。雪山的壮阔来自于它身上开放的花朵,如果没有这些植被的覆盖,这里将会成为一块寂静之地。通过挑选每个地方最独特的稀有动植物,我们可以观察到尽管它们属于不同种、不同属,但在同一片天空下,每个生命都依靠着森林,建立起与环境同根同源、无法分割的关系。在叙事关系里,山川的宏观视角落到每只动物的微观视角,再充分结和当地生态,给我们科普了极端环境和生命个体。画面由宏阔转向细致,让人们能缓缓融入时间里。

环境和时间的组合,给我们生命迭代的冲击力。在极端条件下,时间的改变更能给人死亡逼近的预感,动物们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去,镜头给我们展示了这些极为罕见的画面。我们从叙事里能够得知动物集群有着气候特点,金丝猴属于仰鼻猴科目,在雨季,它们会因为雨水灌入鼻孔,而感到不舒服,但是它们却会在雨天行走,寻找合适的栖息地。而冬天的到来,则会让它们向山下迁徙,寻找食物。枯水期高黎贡羚牛会选择渡江迁徙,而到了雨季渡江便再无可能。

从云雾缭绕的山头运镜到金丝猴身上,导演追随着金丝猴运动的行踪,揭开了它们神秘的一面。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自然的风景才得以打动人心,生命的成长好似一篇动人的乐章,我们跟随镜头的记录,精神上和自然共鸣,因为生存的动力而感知到人类一切活动的意义就是和自然共享生命。如果没有生命的爆发力,人类的社会秩序将不再存在,正因如此,我们从自然中找寻基因的密码,我们也从生活里探求真理的边界。

四、审美结构

导演的偏好在于画面构图,石月亮里透出怒江,从云雾里观看大江奔流,江河流水的蜿蜒,十里不同天的样貌被细细雕刻下来,古老的冰川、峻拔的雪山、变换的云海,从远到近,直接走近山川最本质的样貌。

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而本片中远景通过航拍技术展现西南高山峡谷的全貌以及羚牛家族的活动,为我们介绍了事件发生的环境、规模和氛围。通过中景、近景、特写,近距离接触动植物种群,我们可以观察到金丝猴的成长过程和高山植被盛放的季节。天气、光线、画质都成为这部纪录片的亮点,在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森林里飞鹰盘旋的身影和在石头上晒太阳的翡翠龙蜥,它们无拘无束的生存状态很自由。

纪录片作为映射现实生活的“镜子”,传播人文、开阔眼界,一直都引导着我们往更高更精的境界引导,拍摄本片时运用到了前沿科技,无人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带领我们前往自然的世界。开篇,航空地球视角和山川模拟地图,都展现了数字化时代技术的辅助,我们既能从宏观角度更清晰的看清楚地球,也能走进被山脉隔绝的大地。

生态美学作为研究美的一个重要维度,更强调导演对自然的见解,生态美学所探讨的重点,包括人与自然,生命与生存,社会美学和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导演对自然的热爱就是生态美学的主题。对生态美学的思考和对社会生态的思考都是一样的。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都具有思维和灵感,我们观察动物世界,需要用超前的眼光和想法。想法的高度才能决定作品的质量,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许多无用的信息,而对自然的了解,却总能启发人生的意义。

聚焦动物的存亡,我们能感受到原始森林带给我们的灵魂激荡,如果没有自然,人类的想象力将是空泛的。在地球生存,家园不仅仅属于一个人,关注生灵的历程,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纪录片的传播也就有了重要意义。

生态纪录片除了对自然界进行宣传科普,还有对生活环境进行反思。片中的矮岩羊曾经因为人类的打猎活动而数量种群急剧下降,通过对矮岩羊的跟踪记录,我们可以在了解它们的种群活动的同时有目的降低人类活动,保护动物们生存的野生生态范围,尽量不让砍伐、筑路等影响到它们的生活。

在纪录片的宣传下,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地球整体生存状态,极端天气、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对抗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绿色星球》里的大卫·爱登堡曾说过“查尔斯·达尔文探索热带世界时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领略过自然界的万千美景后,在我脑海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依然莫过于人类之手未曾玷污过的原始森林。’而在今天,他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了。”

《遇见最极致的中国》有着严格的审美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冰原下的世界,跟随导演的脚步在极寒天气下感受冰山的严酷,在喀斯特地貌中寻找攀岩走壁的黔金丝猴。跟着镜头,我们方发现了自然界的生灵为了生存所有拥有的独特绝技。一扇镜子、一方净土,这些没有被人类探索过的秘境养育了这些精灵,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秘密,而向自然提问,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答案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