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记者 王珮琪
教育是国之大计。自杭州市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以来,杭州的教育工作者们纷纷踏上这片西部大地,续写教育新篇章。
2022年以来,杭州市先后选派四位高中校长及二十余位骨干教师赴四川省泸定中学、九龙高级中学、雅江中学、康定二中4所结对高中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帮扶团队通过持续改革学校管理与教学,深度融合素质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当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文化认同感,为当地高中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注入“杭州”新动力。
为捕捉这一过程中“杭州经验”在雪域高原结出的累累硕果,本报特派记者深入当地,将通过一系列特别报道深刻呈现“杭州经验”在甘孜的璀璨绽放,见证“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卓越成效及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五月的泸定中学校园内,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备考氛围。校长方润根每日都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动态。回望2024年6月高考成绩揭晓的那一刻,泸定中学的名字在群山之间熠熠生辉:本土培育的本科人数飞跃至353人,较2022年实现了惊人的四倍增长,本科上线率高达70.6%。这是方润根与师生们并肩作战,历经一千余个日夜不懈奋斗后,收获的最宝贵果实。而今年,泸定中学也正齐心协力朝着“新高”冲刺。
时针拨回到2022年,方润根怀揣着教育的梦想与使命,跨越1700公里,从杭州学军中学奔赴大渡河畔、贡嘎山下,扎根于泸定中学。近三载春秋,他带领“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在这片高原上播撒知识的种子,倾注心血与汗水,以拳拳之心培育一代新人,为推动“县中振兴”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杭州力量”。
实现教学与德育“两条腿走路”
探索“一体化育人”助力学生成长
他是两所学校的掌舵人,也是国际物理奥赛金牌教练。初见方润根,扑面而来的是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更有一份令人亲近的温和与坚定。从校门口到办公室的路上,不断有学生热情地向他问好——这份亲切背后,是他日复一日对学生倾注的心血与关怀。
“2022年初到泸定中学时看到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一排学生坐在校园里,整齐划一地低头刷手机。这与杭州的教育理念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方润根很快发现,学校的学生们不仅缺乏学习自控力,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足更是普遍问题。
如何激发学习动力?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实现科学管理?面对重重挑战,方润根迅速找准症结,推动改革。
“我们要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团队结合杭州教育经验,不断思考教育理念与方法。”方润根发现甘孜州地域广阔,但教育资源不均,而高考的竞争却覆盖全省,异常激烈。为解决这一矛盾,他带领泸定中学率先探索“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推行初高中“2+4”、小学初中“5+4”学段衔接,并打造“学成班”示范品牌。“这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加快学习进度以提升竞争优势,组班以来成效十分显著。”
同时,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方润根决定实施高三数理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并启动培优补基计划,开设网课直播班,让优秀生“吃饱”,让基础弱的学生跟得上。
在教学工作上,方润根倾注全力,但他始终认为,德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和根本,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当你来到泸定中学的课堂,你便会发现老师们每节课都会留5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身心健康特别重要,我们始终贯彻一个理念,就是要进行全时德育、全员德育。”方润根说。
此外,方润根与帮扶团队不断深化德育教育,开展研学实践。自2023年6月以来,已组织561人次赴浙江、成都等地开展研学活动,拓展视野、点燃梦想。同时,推动“百师访千家”活动,构建家校共育新生态。
教好书、带好头、做好文化引领
打造一所“留得下”的优质学校
千余名学生、数十个班级,泸定中学作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高中,早已声名远播。而正是这份厚重的责任与期望,让方润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方向——不仅要办好教育,更要带出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所“留得下”的优质学校。
在推进学校管理与改革的过程中,他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将目光投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教育理念的更新。为激发本地教师活力,方润根率先垂范,要求杭州帮扶团队“身先士卒”。
“我们要求支教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培优补基、校本作业编写、学科讲座等各项工作,真正实现‘教好书、带好头、做好文化引领’。”与此同时,方润根大力推动师徒结对机制。目前,泸定中学已有11位支教教师与16位本地青年教师结成对子,覆盖学科达53人。杭州数学教师李晗便是其中一员:“我们通过听课互评、共同备课、科研指导等方式,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李晗还透露,2024年11月,由浙江、泸定两地共同成立的“宸渡名师工作室”也在学校正式挂牌,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为了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方润根还推出了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三年来,“请进来”专家讲座56场,组织“走出去”学习交流699人次,涵盖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改革等多个领域。同时,他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推广对话式、启发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在校内制度建设方面,方润根同样毫不松懈。在泸定中学,现已有《教师培养计划》《“师徒结对”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估督导方案》等多项制度,明确教师成长路径的同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年耕耘,泸定中学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本科上线人数的倍增,更展现在师生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如今走进校园,“厚德重教”的氛围扑面而来,而这正是方润根心中最深的期待。“从西子湖畔到贡嘎山下,我们就是要在家门口办一所让老百姓放心的好学校,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切实减轻家庭负担,助力县中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