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01日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

(2025年6月17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就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赋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任务,要求充分绽放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全省上下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治蜀兴川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

四川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引育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文旅链主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文旅融合业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3800亿元、2万亿元左右,文旅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30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一)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扩大标志性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翠云廊—剑门关品牌知名度,培育若尔盖湿地、稻城亚丁等世界级文旅新地标,打造享誉全球、来川必游的文旅旗舰项目。打造世界级文旅风景道,高标准建设国道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打造藏羌彝民族风情、蜀道三国文化、大巴山—嘉陵江红色文化、岷江生态文化、天府大道城市文化等主题文旅风景道,推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精品线路。

(二)做靓特色文旅名片。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建设一批文艺创作基地、网络视听和影视产业园区,鼓励开展网络文学、科幻文学、数字文娱、游戏动漫等领域创作,扶持和推出一批文学、影视、舞台艺术、视觉艺术优质作品。深化文旅名城建设,支持成都增强极核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支持自贡、攀枝花、德阳、广元、乐山、南充、宜宾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特色旅游城市,提升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做强巴蜀名人文旅品牌,建好用好四川名人馆,加强伟人将帅故里、革命烈士和历史名人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推进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建设,协同打造“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打造“川字号”文旅名品,围绕标志性文化知识产权(IP)推进文创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全链发展,加强文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擦亮川菜金字招牌,发布四川美食旅游地图,办好世界川菜大会,支持成都、乐山等建设世界美食之都。深度开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做优川酒、川茶、川果、川竹、川药等特色产品,培育“烟火里·慢生活”休闲文旅品牌。

(三)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建强四川文旅宣传推广平台,提升金熊猫奖国际影响力,办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发挥好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综合效应,增强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等功能。强化新媒体传播,提升打造“熊猫走世界”“川灯耀世界”等国际传播热点,培育推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发挥网络名人、“百部川扬”平台等积极作用,大力推介“一年四季游四川”。深化成都、自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文化类服务贸易集聚发展。

三、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博旅游发展。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大文物考古发掘研究阐释力度,加快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持续开展皮洛、濛溪河、桃花河、宝墩、蜀道等遗址考古发掘,(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