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30日,正值四川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全面完工十周年。记者重访丹巴县丹东镇,见证了这个乡镇十年间从“木头财政”到“绿电经济”的华丽转身。
在丹东镇人民政府会议室,投影仪、数字显示屏等设备正实时传输县委会议精神。“过去开会要翻山越岭,现在视频会议半小时就能传达政策。”镇政府工作人员石耀强说。如今,当地工作人员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参加丹巴县委政府组织召开的会议和政策宣传活动,已经是家常便饭。
“以电代柴”政策带来生态蝶变。通电十年来,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累计投入8900万元升级电网,新建2座变电站,改造供电线路427公里。昔日的伐木人变身护林员,光秃山体重披绿装。
电能驱动产业升级。而今丹东镇仍是靠山吃山,吃的却是青山绿水下的旅游经济饭。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丹东镇借力“道丹环线”旅游热,发展民宿经济,现有民宿80余家,2024年接待过境游客近10万人次。
电力点亮民生路。在丹东镇卫生院,记者了解到,10年来,该卫生院陆续添置了心电图、B超机、疫苗专用冰箱等设备。过去,当地群众需要驱车六、七个小时到县城就医,而今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石耀强告诉记者,通国网电之前,丹东镇依靠小水电供电,只能照明,很少有家庭购置电冰箱等大功率电器。而今,家家户户都用上电冰箱、电磁炉、抽油烟机。
在革什扎供电服务站,电力员工拉吾泽让正带队巡视10千伏线路,“我们这边经常有落石阻碍交通的情况,但是他们每次都是尽力赶过来帮我们处理问题,国家电网好。”提起电力员工,德拥卓玛大妈,竖起了大拇指。
国网甘孜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涉藏地区电网,让电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如今的丹东乡,电力赋能下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绘就了雪域高原的富民新图景。
2015年6月30日,丹巴县丹东乡二道桥通电国网,标志着四川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全面完工,最后一批共18.86万人告别无电时代。
黄丽 全媒体记者 唐闯 卢雪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