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
《靠山》的体裁是长篇报告文学,它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现状。书中记录了作者大量实地走访的过程,收集和整理了众多史实资料,通过作者条理清晰的叙述和生动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支前和无私奉献精神,如书中介绍了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山东蒙阴地区,留守家园的李桂芳、李凤英、李红梅等32位农村女性,自发组织起来,做军用被服、筹运军粮,全力投入民运工作的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民与党之间深情厚谊的高度赞美。
作者以质朴的文字记录着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民群众为革命斗争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敬意。作者铁流以细腻的笔触,还原历史,还原普通百姓的朴素情感,以及他们为革命事业所迸发出来的伟大力量。如书中第一章第四部分描述道:盈洞兰山村大埂里的村民雷观林,看到红军队伍后急忙道:“你们是穷人的队伍,到了门口不进家怎么能行?水要喝,饭也得吃呀!”雷观林态度很坚决,一边说着抓住一个红军战士胳膊就往家里拉。这样的镜头表达军民鱼水情的浓厚,语言朴实,情感动人。
本书分为一篇引子和六个章节,共七个部分,全景式、立体式的表现手法呈现了革命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宏图阔景。书中以革命困境为切入点,表现中国共产党曲折的斗争之路:“中国工农红军是在残酷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离开中央苏区江西红都瑞金的。江西的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也是他们离开苏区时的最后一地。1934年9月中旬,毛泽东先期来到了这里,41岁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因为受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挤,已是‘人微言轻’,在军事上也失去了发言权,可这位从韶山冲农家走出来的一大代表,虽失意却依然矢志不渝。”像这样的记述书中还有许多,都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肩负使命的坚定信念。
作者铁流充分挖掘历史深处革命奋斗过程中诸多人物的特征,有伟人的高大形象和睿智,有普通百姓善良而勇敢的内心世界,无论哪一种人物,其形象鲜明而立体,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们在革命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敬佩。
作者在六个篇章中的内容记述有长征,济南锄奸,沂蒙抗战,晋察冀抗战,淮海战役支前。这六个部分看上去有些松散,其实都是围绕着不同革命时期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参与斗争这条主线展开的。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作者笔调的对象绝大多数为普通百姓,真正诠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论断。
长篇报告文学《靠山》是作者铁流用无数次实地采访写成的一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作品。书中的故事既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同时表达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敬意。在国庆到来之际,阅读此书,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重温中国解放事业一路走来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