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花
自2023年12月州委专题会议部署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以来,乡城县坚持以教育“奠基”、文化“铸魂”、治理“润色”、民生“添彩”,这片土地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一系列创新举措如春潮涌动,绘就共富新画卷,为涉藏州县(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共富之路。
教育“奠基”点亮未来新希望
教育是共同富裕征程中的关键一环,乡城县高级中学便是乡城教育改革的“试验田”。2020年9月,乡城县高级中学建设正式启动,4年间克服重重困难,建成州内高中建设标准最高的学校。2023年11月,乡城县将全县一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投入教育,引入东辰教育集团,开创公办学校委托民办教育集团管理的先河,形成“政府+教育集团+帮扶团队”的创新模式,引入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学校推行“传帮带”机制,让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翁措等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下教学水平大幅提升,老教师们也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更具活力。办学模式创新带来“资源虹吸”效应,2024年学校首届326名学生来自全州17个县甚至更远地区,12个社团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完善的资助政策更让学生安心求学。
现在,乡城教育已经点亮了未来新希望,为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化“铸魂”传统村落焕新机
乡城县凭借着“中国白藏房文化之乡”的独特名片,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文化根脉。四年前,乡城县率先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坚守“四去四保”理念,精准施策,为每一类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2024年,乡城县将传统村落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县深度融合,让古老村落绽放出新的活力。
当下,该县成功申报12个行政村为国家级或省级传统村落,跻身甘孜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行列。2023年村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万元、增长17.8%,高于全县9.6个百分点,各传统村落接待游客达44万人次。同时,全县培育非遗项目22个、非遗传承人59人,白藏房建造全流程全要素乡村工匠达370人,创造经济价值超3300万元。手艺人重拾旧业,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创新,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
治理“润色”基层焕发和谐美
乡城这片红色热土,早在1936年便由红二军团播下革命火种,而今,这火种化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星火,勾勒出新时代共富画卷。
在东尔村,“乡风文明积分超市”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妙招。村民们积极参与环境整治、遵纪守法等活动挣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村庄环境日益整洁,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家庭和环境卫生良好率达90%,家庭矛盾纠纷下降70%,村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比例达90%。面对留守老人多的现状,乡里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点,组织义诊等活动,让老人们安享幸福晚年。
在克麦村,“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与“红蓝账本”相得益彰,实现小事不出村、难事有人管,全乡矛盾化解形成闭环,2024年全乡235件村级自治事项、17件乡级督办事项100%销号。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整合21个部门78项服务的智慧平台,让民生诉求响应时效压缩50%。通过“干部+党员+乡贤”的多元调解模式,成功化解大量矛盾纠纷,续写连续八年命案零发生的平安答卷。
民生“添彩”幸福生活步步高
交通与医疗卫生的变革,是乡城县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2024年5月,乡城县在全州率先实现公交全域覆盖,7条公交线路和16辆预约响应车编织成网,山区群众享受“出门水泥路、抬脚公交车”的便利,这背后是乡城县“外搭骨架、内联经络、中通血管”的交通战略,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39余公里,形成“一国三省”立体路网骨架。
在医疗卫生方面,乡城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投入使用,让患者实现“家门口救命”,患者人均费用较外出治疗降低至少85%。通过医共体建设,乡城县实现药械采购成本下降30%,30名专家下沉乡镇巡诊覆盖1200余人次,还打通州县两级医院远程医疗检查平台,完成远程阅片1180例,同比增长61%,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今天的乡城,正以文化传承为笔、基层治理为墨、教育改革为纸、民生保障为砚,在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上书写着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