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5年07月03日

炉霍县:服装加工厂铺就增收“幸福路”

◎向巴友珍 新熠 让达

近日,走进炉霍县充古乡六百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厂,只见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缝纫机整齐排列,十余名工人们正熟练操作机器,“哒哒”的运转声此起彼伏。裁剪、缝制、接线、压线、锁边,一件件精美的服装在他们手中诞生。

炉霍县充古乡服装加工厂,是炉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项目。在充古乡党委、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下,与重庆永川区军林服饰达成合作,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赋能+群众参与”模式,充分挖掘并盘活全乡40%劳动力掌握缝纫技术这一突出优势,构建起的产业就业共同体。

据充古乡进达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海燕介绍,由于村里大部分青年读完大学后外出务工,村里只有较少劳动力在田间劳作或照顾老人。为解决这部分人就业,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资金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下,村里青年四郎羊批返乡创业成立了四郎助农缝纫公司,实现50余人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以前外出务工,一走就是十多个月。现在村里建了服装厂,不仅有工资还能兼顾家务,照顾老人小孩,真是太好了。”村民曲吉次仁说道。

残疾人所特志玛也开心地告诉笔者,“我不能出远门务工,如今在厂里务工,每月有2000至3000元左右的工资。我也能靠双手养活自己和补贴家用,感到非常自豪。”

像曲吉次仁、所特志玛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在服装厂工作,不仅有了经济收入,还学到了手艺。工厂提供专业培训,从基础缝纫技术到服装设计,让他们逐渐成为熟练产业工人,提升了自身竞争力,也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据四郎羊批介绍,工厂首批吸纳了59名脱贫户、监测户及困难群众就业,后续还将扩大招工规模。实行“计件工资+绩效奖励”、“基础薪资+考核”的差异化薪酬制度,预计员工年人均增收可达2.6万元。

“2019年我就有在村里建厂房的想法,2022年去上海、深圳考察,发现引进其他行业在村子里行不通,只有服装加工可行,毕竟涉藏地区老百姓有缝纫藏袍的经验。由于我们这个村大部分都是留守的父母跟老年人,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靠手艺挣钱。” 四郎羊批说

缝纫厂里的笑容,正是“一人进厂、全家受益”的生动体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致富”,充古乡服装加工厂的建成,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更是乡村振兴中“人、产、城”融合发展的全新探索。为当地群众铺就了一条在家门口就业、迈向共同富裕的崭新大道。